美文网首页
人类简史 之快乐

人类简史 之快乐

作者: 闻见苍莽 | 来源:发表于2017-03-27 20:25 被阅读0次

快乐的定义

一种社会学家的定义

   一般人们认为,快乐的根源是“人们主观感到快乐”,而这种状态是由诸如财富、健康、声望等外在条件决定的。另一观点主张,并非那些显得越富有、越幸福的人就会更加快乐,也就是说,主观愿景在人们评判自己的快乐水平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作用。即使是两个处在极端不同环境当中的人,如果他们得到之物与主观远景相契合,那么按照这种说法,这两个人便拥有同样的快乐水平。
   通过这种说法,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得到了一个解释:现代社会使人们感到的孤独和不幸福。我们在生活的同时也在观察着别人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事实是我们永远无法准确捕捉它在别人眼中的样子,原因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受过去的经验所成,同时我们所知道的、所参考的生活期望也大不相同。如果没体验过极限飙车的快感,怎么会萌生出买豪车的念头。就像没有现代方面的自来水和舒适的沐浴体验,对于以年来计次的古人来说,那脏到反出黑光的衣服才是他们熟悉的触感。可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无处不在的广告塑造给我们一个永远也不会圆满的新世界,精挑细选的场景和灯光,永远微笑的俊男靓女,甚至那些处在高速公路尽头,夜晚中聚光灯下的巨幅宣传画,都在提醒着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当下生活是多么的不完美。更过分的是,广告在每天重复播放,无论如何我们都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很难有人能逃开这样的魔咒:构想出一种虚幻的生活,并认为这就是我们在拥有这些物质之后的样子。同时在潜意识里我们觉得,就目前而言自己是被排斥在这种生活以外的。

生物学家的解释

   我们为何快乐,在生物学角度,是由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等生化物质和神经结构组成的。生活结构决定了我们是积极型还是消极型。倘若快乐等级由0至10区分,那麽有的人天生就设定在7,外在的因素无论好坏只会让他围绕7上下波动,但是不可否认,在任何相同情况下他都会比一个天生设置为3的悲观质疑者更加积极。

进一步探讨

   虽然人类的生理机制从古至今都未改变,但是不同时代的人显然对于生活经验赋予不同的意义,这样来看,历史进程中的人们的快乐水平显然没有生物学家预想的那样平稳。不管是基督教、资本主义还是人为主义,其实都是我们对于生活的一种种解释,是对它的意义化,在很多的时间里我们忍受枯燥重复的学习过程,夜以继日的加班工作,正是因为我们主观的相信未来会给我们以回报。“所谓的快乐,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与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

哲学式回答

   与俗世对于快乐的理解不同,宗教或哲学观点总是看上去显得出人意料。以佛教的观点为例,不论是外在的物质因素还是内心的主观感受,都不是快乐的根本来源。恰恰相反,快乐来源于不去追求主观感受的平静。为了满足自我的需求和愿望,通常人们陷入压力和焦虑,可是佛教告诉我们,快乐的感觉不是在每次的追逐中达成的,因为一种愿望的满足会带来新的欲望。如果明白快乐或痛苦只是一瞬间的感觉,就像海浪来回波动,在停止掉无穷无尽的欲望时,反而体会到平静的乐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类简史 之快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or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