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听课时,要特别注意去品悟师生教和学的方法与技巧。注意品悟教师如何运用并组合教法;特别留心品悟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类型、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型不同,课的结构也不同。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旧知识;
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
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
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
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
重点内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
听课时就要听教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
一般说来,板书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直观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板书还具有训练学生的随意注意的主动性,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等功能。
教学媒体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恰当运用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媒体运用不是多多益善,先进的媒体未必收到良好效果。所以听课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看人家是如何选择媒体的、运用是否行之有效。
细节,往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流露,有经验的教师举手投足间都能体现出优良的教育意图,一个肯定的眼神,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细节一:对学习有困难的那部分学生。有经验的老师经常用“试试看”“还没准备好?”“还有没有要补充的”“还能不能再完善些”等非常有人情味儿的言语,让这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体现了面向全体,以人为本的真谛。
细节二:有的教师在叫学生时用“请”,同时掌心向上,像托起太阳一样的手势。从这一举动中,透着老师对学生尊重和期待。
一般的公开课,总有灵采飞扬的机巧之作!有哲人曾说,世上最聪明的人是那些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并能学习别人长处,最终使其变为自己的长处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