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学习孟子第二十七课(离娄章句下第十六十七节+行仁者,以善养人,不落空谈),原文如下:
离娄章句下·第十六节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离娄章句下·第十七节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艾婷的分享:
闻
有一些人觉得自己是个善人,他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善可以令人心悦诚服。孟子予以否之,人不会因为某个人是善人就会对他心悦成服。
思
一个人是好人,可这个人跟我们有多大关系呢?
一.穷则独善其身,如果一个人能够守仁,可以让自己很安乐,这个人是善人。一个善人想要因为自己的善而使别人心悦诚服,这个想法是欲望,与他本身的德行不匹配。欲得欲求皆是妄求,人在不明德时,对于自己所得的不满足不服眼前的现状都是因果导致。有求于众人的心悦诚
服,但只是独善其身怎么能行呢?有求是妄求。
二.舜为何把天下悦而归己当草芥?并非他把百姓当草芥,天下归顺对舜来讲是无得亦无失,因为这并不是他所求的。君子只求自己的仁德有没有广施,以善养仁的德行推及开去,敬人,利人,不道人之恶,不论人之非,守仁行仁。只是做,而无求,像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圣人做事情的终极目标是"天下大同",而做的过程则是守仁行仁。
三.以善养仁,无所求,无为而治,一切合乎自然,不求自来。欲以善服人,有"求"的欲得之心,得不到就是一种苦,是不自然的,如果把自己看得重,仁德是假的。孟子让我们做圣贤,从有做圣贤的心,知道圣贤的行,不能产生凡夫的心(凡夫心:退转,怀疑;心和力,目标和方向不能匹配)。圣贤之道是从内心产生的(我们和圣贤有"无二无别")的仁德,用仁德,才能体会到仁德存在。一言一行在心念里,一言一行无不是一心一念,一心一念无不在一言一行里。心念调整到由仁心真心出发,让自己的心,自己的仁德做自己的真主人。
修
读经典,学国学,听老师传授圣贤之道。真正的是让我们认识自己,抛开杂念,从源头本性找寻自己的真心,认识自己,帮助别人认识自己。
目前我尚且处在外求中,还不足以让我的内心产生坚定的信念,没有上升到价值体系,方向目标随时会变。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修为非常非常浅,心里有个声音在对自己说:以善养仁,不落空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