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数学要想提升,有以下六点要注意。
第一,要让孩子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别人帮不了,别人只能起辅助作用。所以,自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如果现在贪玩,将来会流更多的汗水和泪水。快活几年,大概率辛苦几十年。
第二,上课专心听讲。这点非常重要。不要课堂上猛抄笔记,错过老师的思路讲解,以及一些特别强调的小细节,得不偿失。而且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除了讲课本上的内容,还会适当穿插一些,拔高性的内容。如果基础没消化,是理解不了的。
笔记是课后找时间整理的,而且必须整理笔记,工整的誉写笔记。
高效的课堂听讲,赛过课后三倍的时间。课堂上没消化吸收,课后作业做起来相当慢,还容易错,老是要翻书,找资料的。说实话,这种效率是最低的,做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差,只能是自欺欺人。考试的时候能翻书,找资料吗?
第三,熟练教材的每个例题,教材上的例题都是精选的,具有代表性。一些同学课后练习比脸还白,请问数学基础怎么扎实?数学成绩从哪里来?
第四,独立做题,勤于思考和总结。部分孩子有这样的习惯,遇到不会做的直接空在那里,直接问家长怎么做。虽然有句话叫:学问学问,不懂要问。
但不要歪曲理解,若一不懂就问,这样也不好,缺少了自己思考过程,变成了偷懒的代名词。一定是经过思考,经过多种尝试,仍没有找到突破口,家长可以适当地给点提示,尽量不要把完整的解题思路和过程全盘告诉他。边提示,让孩子边想。
把类似的题型归纳总结起来,把做题遇见的相关的结论,常见的模型,总结起来。方便解题,灵活运用。这点也尖子生与普通孩子的最大区别。类比思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把多个相关的知识的串起来,就像一大把的珠子,用一根线把它们串在一起。随便拎到一个,其他的全部会被提起来,随便调用。
第五,每天遇见的问题必须当天解决,最迟第二天去问老师,把它搞懂。否则每天遗留问题,越堆越多,到后面学习会越吃力。
第六,重视每次的考试。可能很多同学看重分数,这次考了多少分。虽说分数大家都关心,但我们更关心的应该是试卷上的题,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然后针对性地解决好每个问题。
分数只是一部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的是错题,这次错了的,立马改正,保证下次遇到类似的题不再错。这样考试才有意义。
以上这六点,到初中仍旧适用,只不过到初中以后,还得加两条:课前预习和公式定理的推导(老师讲完后,自己动手推导一遍)。
计算方面,从小要重视,一二三年级一定要加强。计算能力是体现一个孩子数学的重要指标,既快又对。五年级的孩子能学一学数论方面的知识,了解位值原理,对数学计算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比如我们常用的几种整除判断,为什么是这样判断,更重要的是自己可以去推导。解题过程中,思路开阔,思维更灵活一些。
四、五年级以后要有意识地培养简便运算的能力(不是背口诀的一秒出答案的那种),必要的过程一定不要省略。这是个习惯问题,也是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