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工作与生活就一定要做取舍吗?”
现如今,经常有人把这样徒增焦虑感的人生困惑拿出来讨论,“为难”我们的宝妈们。当然,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还有着千千万万的妈妈们都曾面临过这件事,或者一直处在难以选择的内心纠结中。记得前段时间看《奇葩来了》,有一位选手是蜜芽APP的CEO刘楠,她回忆说有一次参加一个年度论坛,和她同台的还有4位男士CEO,提问男士的问题都是你们是如何做用户增长的你们怎么做利润,可问到刘楠这儿的时候却问她,你怎么平衡工作与生活,让她很无语。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提前讨论或者必须马上做出抉择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无法预计未来的事,即使预计了,未来也有着它自己的走向。而且当你真的需要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恰恰是已经走到了抉择的悬崖边,选哪一个其实心里早已清晰,只是不忍心放下另一边而已。所以,我个人感觉,需要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做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或者说并不构成问题的问题。下面,我来说说这是为什么。
舍弃工作,回归家庭,越来越多的全职妈妈们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你,三岁以前的母亲陪伴是孩子一生幸福感的来源,我想不用我再多说了。母亲全职在家的确可以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长,对孩子的需求更明白,可以在宝宝有需要的时候正确及时地回应宝宝。宝宝的信号得到了回应,也刺激了宝宝更愿意与外界沟通,这种长时间的“默契”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控制以及感官能力都有提升,内心的满足可以支持TA更愿意去探索世界,而不必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一个人呆在这,时刻去寻求亲密关系。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安全感”。
这些,对于全职妈妈来说,虽然容易做到,但毕竟长时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难免脱离原来的工作轨道,而且脱离越久就越容易“回不去”而改作他行。长时间的劳心劳神也可能会产生厌烦、焦躁的情绪,如果自己不能及时发现并作出调整,就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夫妻感情。
忙碌的上班族妈妈千万不要质疑自己是不是不称职,更多可能是出于经济原因的考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谁不想多陪伴自己的宝宝呢。可上了班没多久,爽爽的感觉转瞬即逝,如影随形的愧疚感尤其是在孩子哭红了眼圈拉着你的手不肯放的时候,成百上千倍地递增,让你反复思量自己的决定是不是有问题,或者在孩子的将来构成问题。
一段时间过后,孩子和你逐渐也适应了这种安排,那么必然孩子已经找到了新的情感依恋,这时的上班族妈妈又开始担心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和自己不亲,于是就形成了两种典型的补偿策略:一种是无论孩子要与不要都会买买买或者是超出孩子正常需求的过度满足,孩子大了也依然抱着,端着碗喂饭的宠溺型母亲,另一种则是由于陪伴时间过少而缺乏对孩子内心需要的体察,容易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的焦虑型母亲。之所以称之为心理补偿策略,这是因为她们非常清楚,自己舍弃的不是家庭和孩子,而是自己作为一位母亲的天职与本能。
所以,现在发现了吗?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有利有弊,谁也不能只站在此岸去艳羡、评论或者指责彼岸的那一方。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是输赢参半,为什么心里像是摁下了葫芦起了瓢,放下哪个都心有不甘呢?其实,只要我们敢下决定,并问心无愧,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去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伪命题就会不攻自破。之所以会难以决定,更多的还是害怕去面对未来的结果。
找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很重要,如果你是一位可以通过工作来体现自身价值感和存在感的职场女性,那我建议你不必待在家里过长时间,回到你熟悉的环境对你对孩子都是有益的。如果你是一位更擅长并关注育儿领域,家中经济负担尚可或对物质需求要求不高的母亲,可以陪伴您的孩子更长一段时间,相信您也会收获与付出同等的回报。
最后,借用萧伯纳的名言框架,“想工作的就去工作吧,想陪伴孩子的就留在家里吧,反正最后都会后悔的”。后悔是源自于人性中永无止境的欲望,对于内心欲望的把控才是活在当下函待解决的命题。
生了孩子,如何兼顾工作与生活?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