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中远行
从小要让孩子学会朗读。孩子每天读绘本书和故事书时,家长可以安排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高声朗读。朗读是一种表达,这跟阅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当孩子读完故事后,是不是可以让他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再讲一遍?这就真正进入了表达的状态。如果说一个孩子读完故事的收获是20%,那再讲出来的收获就是80%。在一个教室里,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收获只有17%-20%,如果要求学生再重复一遍,那么学生的收获就会立刻飙升到百分之七八十。作为家长,也应该和孩子做这样的互动表达练习。
还可以给孩子设计主题演讲。不要以为孩子没有表达能力,你给他设计一个主题演讲,告诉他可以随便讲,他讲出来的很多东西往往是特别好玩的。有时是你想不到的一种思考和表达,因为孩子看事情的方式和我们成人是不一样的。
在非竞争的前提下,让孩子进行交流、讨论和争论,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教孩子靠辩论取胜,不要提供这样竞争的状态,而要让孩子平和地参与到表达中去。这种时候,父母和老师与孩子交流时的平等对话,就变得特别重要。一旦进入平等对话,孩子们就没有了恐惧感,他们就会什么都愿说。中国孩子往往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先揣摩父母、老师喜欢听什么,然后再说话。孩子从小就不按内心真实想法,而是迎合成人的喜好去表达,这个问题说严重一点,就是让孩子从小学会了不真诚的表达。说得再严重一点,孩子长大之后,虚伪的表达就成了习惯,这是很麻烦的。
老师和家长跟孩子进行平和的表达,孩子才敢于发表意见,甚至敢于发脾气。我做家长比较成功的一点,就是在两个孩子面前展示威严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听得进去。在我们平时的交流中,基本都是平等关系,孩子甚至可以对我发脾气,没有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