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书早安美文打卡1:今日清明—与故人惜别 向未来迈步

有书早安美文打卡1:今日清明—与故人惜别 向未来迈步

作者: 明明如月1 | 来源:发表于2022-04-05 14:22 被阅读0次

    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

    《历书》有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凡春之所及,皆风光无限。

    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一切都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样子。

    在这样一个悦目怡情的节气里,宜出门踏青,折柳祈福;

    宜放鸢逐春,尽享春色;宜怀念故人,扫墓追思……

    清明因为这些习俗的存在,而有了特别的意义。

    清明祭祖,追根溯源,不忘初心

    说起清明,总能想起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乍暖还寒时候,细雨纷纷洒落,给这个节气营造了一种肃穆的氛围。

    清明节,又称祭祖节。

    相传它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

    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在这一天祭祖扫墓,历代沿袭,便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传统文化。

    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年就下诏:

    “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从此,祭祀就成了唐朝法定的活动。

    古人尚礼,清明祭祀是生者对逝者的祭奠和怀念,也是子孙对祖先的一种缅怀。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

    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

    禁中前半月发宫人车马朝陵,宗室南班近亲,亦分遣诣诸陵坟享祀……”

    写的就是清明时节,人人出城祭扫的情形。

    不忘先祖,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信仰,一代代传承至今。

    《红楼梦》中富贵如贾家,对于清明祭祀的事情也是很重视的。

    每年清明节,贾府的子孙都会去家庙铁槛寺祭祀。

    宁荣二府所有的人都会参与进来。

    在祭祀前一天,他们会精心准备许多香烛纸马,酒馔器皿,以备祭祀之用。

    老子有言: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生命是一种轮回,我们的来处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子女。

    有了“根”的牵绊,无论你走多远,身在何方,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这一天,无论是“年年陌上生春草,岁岁清明思故人”的伤感。

    还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的哀恸。

    万般深情,都将尽付天地,追根溯源,不忘祖先教诲。

    向死而生,懂得生命的无常,才会更加珍惜当下的一切。

    清明缅怀,永远铭记,岁岁怀念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心底的一份想念。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写道: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随风飘飞的纸钱,一座座古墓,来往祭奠的人们,想起已故的亲朋好友,总是悲伤不已。

    曾经总以为来日方长,等到生死相隔,才知人生无常。

    前不久的东方航空的空难事件,让我们更加感叹生命的脆弱。

    132个生命的逝去,132个家庭的悲伤。

    不敢相信,昨日还在相约未来的人,今日却失约离开了。

    寻不到逝者的痕迹,家属们只能在场捧起一把带有他们气息的泥土,装在陶罐里。

    带在身边,用一生去怀念。

    只要记得,便永远在一起。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句台词: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我们无法阻挡生命的逝去,但可以留住关于亲人的记忆。

    把他们牢牢记在心里,闭上眼回忆,他们从未走远,一直留在心间。

    看过《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的人,都曾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感动着。

    作者饶平如,在妻子美棠去世后,一直把妻子的骨灰带在身边。

    这样,就像妻子从没离开过一样。

    在他87岁高龄的时候,拿起画笔,从两人相识的场景画起,来回顾他们美好的一生。

    生命固然无法留住,我们可以选择永不忘记。

    当春雨洒落大地,将万物写成思念时

    我们不妨在心里点上一盏心灯,为离开的亲人祈祷祝愿。

    就让清明成为一个童话吧,生者与逝者在春暖花开的日子相逢。

    只要记得,我们的亲人便就永远活着。

    清明踏春,祈福未来,过好当下

    俗话说:

    “正月寒,二月温,正好时候三月春。”

    对很多地方而言,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天气回暖最快的节气。

    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杨柳垂丝,绿草如茵,满眼春意。

    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

    无论是“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快意。

    还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乘兴而去。

    我们都应暂时放下悲伤,好好生活,不辜负大好春光。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然后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

    清明还有折柳祈福的习俗。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

    “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柳和“留”同音,人们祭奠过去,也催护新生,留住美好。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

    “祭奠逝者最好的方式不是美酒佳肴,而是把生活过得更美好。”

    活得幸福,便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失去的不能再来,拥有的更要珍惜。

    清明过后,愿我们带着对亲人的思念,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清明清心,扫去尘埃,活得清醒

    何谓清明?

    作家郭文斌说:

    “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

    清明看上去是节气,其实是人格,是山水日月精神,是天地精神。

    在生与死之间,我们唯有把握生的“清”,死的“明”,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

    清明不仅要扫墓,也要扫一扫心中的尘埃。

    面对人生的迷茫,唯有心思清明,时时勤拂拭,才能不染尘埃,坦然一生。

    《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鲁国的宰相公仪休,两袖清风,为人正直。

    他还时常劝告手下官员,做官要堂堂正正,不要损害百姓的利益。

    有一天,一位客人拜访,想请他帮忙办事,还送上他最爱吃的鱼作为谢礼,却被他严词拒绝了。

    管家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来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公仪休说:

    “我喜欢吃鱼,可以自己买。

    如果收受贿赂,他日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

    况且这不是我应得的,所以绝不能收。”

    世间多诱惑,我们要时时警醒自己,不要为眼前的利益而失去做人的准则。

    为人处世,一定要清清白白。

    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人生历练。

    《礼记・孔子闲居》中有言:“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当你心思清澈,心智便能像神明一样通透。

    不被名利诱惑,不失本心自我。

    活得清醒,内心清明。

    《世间之书》上说清明是:

    “烟雨十里春深,落花轻覆草痕。

    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

    如果岁月有岸,生死就在两端,清明是生与死的交界点。

    扫墓祭奠,追溯人生来处;踏春出游,寻觅人生归处。

    逝者常留心中,生者自当安好。

    折一枝柳,寄一份哀思;念一人好,寻一世福报。

    今日清明,愿所有天堂的亲人一切安好,幸福绵长;愿每个尘世的亲人岁月静好,安然无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书早安美文打卡1:今日清明—与故人惜别 向未来迈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uk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