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半年;腊半天。说的是农历的每年正月间,从感觉上时间过得漫长;腊月间的时间过得快,因为中华民族华夏五千年的民俗民风传承习惯,每到腊月初家家户户便开始辞旧迎新,人人忙着打扫清洁,添制新衣,买吃、穿、用等备年货,感觉时间不够用。
不觉得一幌就是2019年的腊月三十除夕之夜,本来该一家老小高高兴兴团聚一席,陪老人吃个年饭;作个年终总结;看看春晚电视陪老人守岁。不巧的是近时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惧怕人传人之隐患,最好的办法就是各自在家自行隔离。所以这顿年夜饭少了往年的热闹喜庆份围。
当农历2020年正月初一零时零分零秒钟声敲响时,唯一没忘的是开始烧“子时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早除病毒,磕家健康、幸福、美满、团圆。
嘟嘟嘟……手机声响,拿着手机一听,“爷爷奶奶新年好,孙女给您们拜年了!”这一声清脆而又亲热的童音,用现代版既特殊又特别的祝福,心理像打倒了五味瓶一样,说不出有多心酸、心痛、兴奋、感慨和牵挂,倘若没遇到这可恶的“冠状病毒”疫情,一家老小欢聚一堂该多好啊!
想到我孙女就连想到我早已去世的奶奶,隔辈亲的感觉只有领略接触到才知道有多浓厚!回想起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只看见奶奶经常坐在门前,梳着银白色的盘发,穿着自己织裁缝的福青色的粗布棉衣裤,戴着一护老光眼镜,右手中指上戴着一颗做针线时必须用的银色的“顶针”,靠左旁的方凳上放着一只用竹编的“鞋兜”,圆圆的直径约有40公分;高度约有15公分,又像个精致染色的竹编花篮,专门用来装缝补鞋袜衣帽的工具和布料。奶奶她最擅长的绝活就是手工纳鞋底,织布、裁剪、缝衣服,她那时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针线活。
我奶奶年轻时家里很穷,外祖父去世早,外祖母拖着奶奶姊妹仨和三间青瓦房,靠纺织棉纱、织布、缝衣、织蚊帐针线活等手工艺品换钱谋生。奶奶自幼精明、懂事听话,虽然没得文化悟性很高,七、八岁就爱去摸仿外祖母摇车纺纱捻线。除此之外还渐渐学会穿针线缝补烂衣服纳鞋底。虽然会缝补,不知有过无数次的失误,不是用“顶针”去顶针的穿孔头顶滑扎手指,就是针穿过布料下端时,因技艺差误刺到捏布的手指头,很多次的失误导致手指被多处刺破红肿,通过悉心捉摸探索,最终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练成了可以背着一针不漏纳鞋底。当“顶针”顶着针头穿过多层鞋底布料时,使她明白了人生中的一个信念,每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只要咬紧牙关硬顶住再往前挺一挺,再苦再难也会冲过去。
人穷志不穷,奶奶在外祖母的言传身教引导下,从纺纱织布、织蚊帐,到绣花、纳鞋底做大小布鞋,再到裁剪各式单衣裤、棉衣裤、被套等样样精通,做出的成品方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
奶奶刚满十八岁那年,经她远房表姐作媒嫁给了我的爷爷,爷爷比奶奶大五岁,人品相貌不错还有点文化,结婚前就在我祖父那辈开办的具有十几个机头的织布厂里当管帐先生,双手可以同时拨打珠算盘。奶奶嫁给我爷爷也算郎才女貌,长得好又嫁得好。从此家和万事兴,有奶奶这副旺夫相不发都不行。接连生下了我爸的哥兄姊妹共五人,发财又发家,除了规模性的织布和开店卖布外,还买了很多田产。
奶奶自嫁我家那些年,虽然富了却没忘记在娘家从小到大的苦日子,手指上虽然戴了金戒指、玉手觸,但从未取掉陪她一块出嫁的那枚“顶针”,是那枚顶针挣钱养大了她,是那枚“顶针”给她带来好运。几十年来用她勤劳灵巧的手艺,织了多少鞋袜衣裤,给一代又一代人增添了许多温暖;缝补了多少个补丁,给一代又一代人脸上增添了许多光彩。
我奶奶不屈不挠,敢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太受人尊敬,过穷日子时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活出了人样;过富日子时即俭朴不吝啬,艰苦朴素,勤劳持家,厚待帮工,低调做人。临终前,把我叫到床前,拉着我的手千叮万嘱说道:“乖孙子,奶奶再不能给你们缝缝补补了,这枚“顶针”陪伴我这些年,交会我做人做事,它是见证我一生的旁观者,也是让我苦尽甘来,几十年顺风顺水,成就我儿孙满堂的幸运吉祥物,现在我要取下它作为遗物送给你要好好珍惜传承,别忘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富从勤俭起,惜衣有衣穿的谆谆教诲。”
“顶针”这玩影时下的确很少有人用了,现在好多都穿不烂就打入冷宫或者扔掉了。细想下,倘若大家要是都保持我奶奶那些俭朴习惯和执著坚挺精神,我们的小家不是更好吗?都习惯节俭后,我们的国家肯定会更加富强吧。“顶针”虽不适用,但精神值得传承。我一定要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儿孙们,老祖宗用过的“顶针”当是我们发家致富的传家宝,是一条家训,是一笔财富,它的本质精神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等我孙女懂事后,一定将此传家宝交与她好好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