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译文:仁,是所有人都重视和向往的,只要具有慈悲、恻隐之心,人就会产生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形成了“仁”。
“仁”自古以来就被人崇尚并践行着,儒家学说中的最重要概念便是“仁”。孔子认为,一个爱好仁、且有道德的人,他的修养基本上是没有人可以企及的。
无论是喜欢做善事,同情他人的人,还是厌恶那些没有德行、随意作恶的人的人,都不乏有“仁爱”之心。
这就有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圣人思想。
恰巧,昨天看了李玫瑾教授的一个微博帖子,其中也不失为一个“仁”字情怀。
美国德州一位90岁高龄的老奶奶,从沃尔玛超市购物出来,气喘吁吁走到汽车跟前,发现自己车里坐着四个带着墨镜的年轻男子。
老奶奶情急之下立马掏出手枪,大声吼到,“我知道怎么开枪”!车内的四个小伙子闻声,吓得撒腿就跑了。
老奶奶颤巍巍地坐在车上座上,手里的钥匙怎么也插不到车锁孔里。她缓了缓神,仔细一看,才知道那不是自己的车子。
自己的车是在其后边停着呢!老奶奶随后赶紧到警察局自首报案。没想到,那四个小伙儿齐索索在警察局坐着,控告老奶奶打劫了他们自己的车子。
警察听了老奶奶的自首词,左右为难之时,四个小伙子相视一笑,主动放弃了对老奶奶的起诉。
可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美德是人类社会的共识,恻隐之“仁”心是永远受人颂扬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