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聊天扯淡、或者是相亲把妹,总有人会问到你一个问题,“你有什么爱好啊?”
“我?我喜欢读书。”
暂且不论你是真的喜欢还是假的喜欢,反正N多人都把读书当做了自己的一项爱好挂在嘴边,放在手边,停在眼边,就是进不去心里边。
我也是一个虚假的读书爱好者,从小人书时代就被大人称为爱读书的好少年,不过读了几十年的书,发现自己居然连漫画都看不下去了。但是为了硬撑起自己“爱读书”的场面,我便通过网上买书、图书馆借书、电脑安装阅读软件、ipad传入PDF文件、购买KPW等方式给自己画了一个大大的“阅读烟熏妆”。别人一看到我,就觉得,嗯,这厮甚爱读书。
就在刚才,想着自己要深入贯彻晚上11点半之前入睡的优良传统,我去刷了刷我的小牙,边刷边想,“睡前读本什么书呢?那本讲税收的?还是那本散文集?从kindle里选一本?还是用ipad?”然后,我猛然发现,我擦,我到底是读书还是喜欢读书这种形式?把嘴一擦,回到床上,睡意全无,便打开电脑回忆一下我读书的这个小“爱好”。
一、我有多少书
我有很多存书点:学校宿舍有我的书,老爸老妈家书架有我的书,新房书架有我的书,车库纸箱中有我的书,老婆单位公寓房的书架上也有很多我的书。算上去年收拾房子的时候,被当做废纸卖掉的数百本书,我的书真是不少,如果算上电子图书,则更是数不胜数。但我的脑子转了一遍,我还真的不知道我具体有什么书,脑中印象只有漫画、工具书、畅销书、名著等等大的分类,具体哪本哪本,则鲜有印象。
二、我读了多少书
活了30年,除了上学时不得不看的教材,看的最多的还是漫画,甚至连小说读的都不多。畅销书买了很多,读的很多,但读完的很少,看了几十页就放下的“大有书在”。名著买了很多,世界的,中国的,但印象里读过的就是《西游记》和少儿版的《水浒传》,甚至连《红楼梦》和《三国演义》都没有看完过,更别提那些名字一长串的外国名著了。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好像随时都捧着书,但是真正读完的却没多少。
三、我从书中得到了什么
因为读书的时间长,但有效时间短,所以既不能形成体系,也不能收到效果。大部分读书的时间,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书中讲的什么,完全不得而知。就觉得眼睛在书上扫来扫去,大脑还挺乐呵,“爷在读书了,B格很高吧,爷就是文艺青年,爷就是爱看书,你们这些凡人,还不跪下看爷读书。”大概就是这么个思想状态。
反思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既然在问题面前惊醒,那就要分析问题并尽快解决。
一、浮躁
这几乎被人称为现代人的通病,在我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拿起一本书,看个三五十页,心里就想着,怎么这么长啊,好无聊啊,不如刷朋友圈、看知乎好玩啊。当生活被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充斥之后,读书这样需要长时间塌下心、沉浸的行为就变的异常困难。
二、没有自己的读书体系
选书的时候,不是按照自己的判断来选择,因为自己去判断书的内容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儿。大多是看排行榜的推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结果就是什么都看,但又什么都没看。
三、为了让别人觉得牛掰而读书的出发点是错误的
读书的时候,更享受别人看着自己在读书这个状态,逛书店的时候,更在意逛这个行为,浏览一遍书脊,就觉得B格提高了大概10个百分点。如果没有别人的支撑,那么就觉得读书好像没有那么有趣了啊。
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决心改进如下
浮躁的敌人是真爱。如果真心喜欢一个书的内容,那么就不会在意时间的流逝和书本的厚度,这个又和构建自己的读书爱好和体系相关联。当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世界中,才能很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和思想。所以,选书很关键。选书的时候,要自己真的喜欢才行,不是别人喜欢什么我就看什么,也不是别人眼中觉得你看这个牛掰我就看这个。这是一个自我信心的构筑过程,也是自己区别于这个纷繁复杂社会的关键——形成自己独特的品味、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
一、读自己真正爱读的书
二、读了一本就坚持下去
三、读书要思考
四、不要懒惰,有想法要及时记录
五、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六、从阅读中找到真正的喜悦
读书是自我完善的一个方面,关键问题还是自己的人格还不够成熟,年龄够大,但心智还不够。懒惰、幼稚的想法还在不断地向我发动攻击,所以造成自己更在意面子,更在意别人,也更迷茫。所以,想要根本地解决,还是要自己成长,用自己的思索和行动,去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写完之后才发现,我真是一个形散神也散的好少年。读书少,果然写作也差。想法万千,却不能成体系的表达,好悲伤……
有药治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