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农历十月初八,星期二,早上7点,准时起床。
今天介绍《荣枯鉴》第五卷“节义”。
【原文】
节义卷五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德高者不矜,义重者轻害。
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
位高节低,人贱义薄。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
节不抵金,人困难为君子。义不抵命,势危难拒小人。不畏人言,惟计利害,此非节义之道,然生之道焉。
【译文】
外表像君子而内心却是小人的人,这是真正的小人。外表像小人而内心却是君子的人,这是真正的君子。道德高尚的人,不会自己夸耀自己;义气深重的人,也不会太在意由此带来的伤害。
人人满嘴都说要效仿君子,然而行动起来却是小人行径,这是因为君子难当的缘故。人人口口声声憎恶小人,实际办出来的事儿却是不顾道义,这是因为小人不受道德的羁绊。难当的君子常常收获微薄,不受羁绊的小人往往获利颇丰,所以现实生活中,人人就都成为小人了。
地位崇高的人节操低下,地位卑贱的人道义微薄。君子不能忍受自己的志向遭受侮辱,小人则不能容忍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君子在乱世中躲避起来,而小人往往在朝堂里荣耀显达。
节操不能代替金钱,所以人在穷困时很难当个君子。道义不能代替生命,所以人在处境危急时很难拒绝做个小人。不怕别人的非议,只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虽不符合节操、道义之道,然而却是求生的方法。
【简评】
《荣枯鉴》“节义”篇讲述的是求生之道。古代君子奉行“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理想,在他们看来,个人利益甚至生命,都不如节操、道义重要,所以常在乱世中躲避起来;而在小人看来,自己的利害得失比节操、道义都重要,虽然可能会留下骂名,然而却是求生的方法,所以,小人往往在乱世中荣耀显达。
第一节讲的是“小人君子、本质有异”。冯道认为,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不能光看他的外表,还要深入他的内心,看透他的本质,否则就会蒙蔽了双眼。一般说来,君子节操高尚,不会夸耀自己,为了道义,他们敢于牺牲,而小人恰好相反。和君子交往,大可放心,因为他们不会危害自己;而和小人共事,就要小心了,他们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常常会六亲不认。
第二节讲的是“言则君子、行则小人”。冯道认为,君子难当,是因为受到的羁绊太多;小人易做,是因为不受道德的约束。因此,现实生活中,多见满口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少见慎独自律、言行一致的真君子。
第三节讲的是“君子守志、小人爱身”。冯道认为,乱世中,君子不愿意同流合污,生怕自己高洁的志向染上污垢,为了维护“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的理想,往往会选择隐居起来;而小人不会甘心清贫的生活,更不会忍受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为了最大限度地得到个人利益,他们往往不择手段,不顾一切往上爬。所以,小人常在乱世朝堂里身居要职显位。
第四节讲的是“抛弃节义、官高位显”。冯道认为,人处于困境时,节操是虚幻的,道义也无关紧要,只有金钱和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小人不会计较留下骂名,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而只有君子,为了心目中的理想,才会坚持自己高尚的节操,视生命、金钱如粪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