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农历十月初五,星期六,早上7点,准时起床。
今天介绍《荣枯鉴》第二卷“闻达”。
【原文】
闻达卷二
仕不计善恶,迁无论奸小。悦上者荣,悦下者蹇。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直而无媚,上疑也;媚而无直,下弃也。上疑祸本,下弃毁誉,荣者皆有小人之谓,盖固本而舍末也。
富贵有常,其道乃实。福祸非命,其道乃察。实不为虚名所羁,察不以奸行为耻。无羁无耻,荣之义也。
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荣也。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
【译文】
当官不会计较这个人是善是恶,升迁也不会在乎他是否奸邪。取悦于上级的人,常常官高位显:取悦于下级的人,仕途往往不顺。君子常取悦于下级,虽受下级称赞而博得好名声,但上级并不会受惑于这个好名声而将他升迁。小人常取悦于上级,虽然恶行众多,但是有上级罩着,下级也奈何(惩罚)不了他。下级把正直不屈视为美德,上级把谄媚自己视为忠诚。正直而不会献媚,上级就要起疑心;献媚而不正直,下级就会抛弃他。上级的疑心会祸及身家性命这个根本,而下级的抛弃只不过会对人的名声有所伤害罢了。官高位显的人一般都被称为小人,盖因他固守生命之本而舍弃名声之末的缘故。
富贵是有自己的衡量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财富殷实。福祸与命运无关,而取决于能否明察。要想财富殷实,就不要被虚无缥缈的名声所束缚;要想明察,就不要以奸邪的行为为耻辱。抛弃束缚,行为无耻,这就是荣华富贵的真谛。
追求名声的人就不要去当官,因为职位不是名声;要想当官的人就不要爱惜名声,因为品德高尚不会带来荣华富贵。君子说的是心里话,而小人常研究别人的心理,他们进仕的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结果自然也就有差别。
【简评】
《荣枯鉴》“闻达”篇讲述的是进仕之道,指导当时的人们如何入仕、如何高升。冯道认为,求名和当官是不相容的,要想当官,就势必要抛弃好的名声;而踏入仕途后,要想步步高升,同样也得如此,甚至可以做出无耻行径来。
第一节讲的是“取悦于上、富贵长命”。冯道认为,当官、升迁都是有窍门的,这个窍门简单地说,就是只对上级负责,不必理会下级。具体说来,对上级一定要奴颜媚骨,这样就会被上级视为忠诚,哪怕自己是恶贯满盈、奸邪狂诈的小人,下级也奈何不了自己,因为有上级罩着。大不了,下级会痛骂自己,然而痛骂只不过是让自己的名声受到一点儿损失而已,这有什么要紧呢?!反之,一个人如果只对下级负责,而经常得罪上级,那这个官他肯定是当不长的。因为对下级负责,得到的只是下级的一些称赞,会博个好名声,可是上级是否提拔,评判标准可不是名声的好坏,而是对自己是否忠诚。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一味地替下级着想,而不奉承讨好上级,上级也会怀疑他是否忠于自己。一旦上级一起疑心,轻者掉乌纱帽,重者可能脑袋不保,名声再好也没有啥用。所以,一个聪明的人,就得不遗余力地巴结讨好上级,对下级可不必去理睬。应当说,这个当官、升迁的诀窍,不是深谙古代官场之道的人,是总结不出来的。冯道,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古代官油子,他的眼光、见解和洞察力,让人不得不佩服。
第二节讲的是“奸诈无耻,可以荣显”。好名声和荣华富贵通常是一对冤家对头,官高位显之人,往往名声不好,而名声好的人,却常常贫贱一生。冯道认为,衡量富贵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财富殷实,因此,如果要想富贵,就要不择手段,至于由此而败坏自己原来积攒的名声,则不必顾虑。另外,要想富贵,除了手段外,还要明察。只有清楚知道了上级的心思,才能投其所好;而投其所好,则可用尽一切办法,哪怕是一些奸诈卑鄙的手段,也不必避讳,只要能取得上级的欢心就行。这些都做到了,荣华富贵就会砸到自己头上来。
第三节前段讲的是“求名忽仕、求官莫名”。中国古人讳言金钱、俸禄、功名这些东西,所谓的好名声就是粪土功名、超然世外。然而,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一旦入仕,往往又离不开功名利禄,就难免和“俗气”二字联系起来了。冯道认为,既然要当官,就不要顾忌虚无缥缈的名声了;若想真正地追求所谓的名声,那就去当隐士,不要去当官了。
第三节后段讲的是“揣摩人心、伺机出击”。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因为坦荡,所以君子往往口无遮拦,总是把自己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但古代官场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这样做的后果很不好,不仅容易让人抓住把柄,遭到对手的攻击,而且也特别容易得罪上级。小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仅善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掩饰起来,绝不过早地暴露,而且还积极地琢磨上级的心理,投其所好,这样就容易得到上级的赏识。一旦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小人的官运自然就亨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