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心理摄影
寓情于景的《答谢中书书》

寓情于景的《答谢中书书》

作者: 纷至沓来 | 来源:发表于2023-07-04 15:56 被阅读0次

情寓景中,景中含情

本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它以对古人钟情"山川之美"的议论开篇,紧接着以清新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欲界之仙都"。这个人间的仙境,天蓝云白,山高水净;石壁五色交辉,林竹四时具备;晓雾中猿鸟乱鸣,夕阳下沉鳞竞跃:多么美好的大自然,多么和谐的生物界。

人其实也是大自然的儿女,然而有多少人能像谢灵运那样能够领略身处它怀抱里的乐趣呢?这就是作者的感慨和遗憾。

这篇山水小品,意境优美,结构缜密,语言凝练。仅仅六十八字,就汇古今、四时、晨昏、山川、草木、飞禽、游鱼、走兽于尺幅,融描写、抒情、议论于笔下。

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这封书信的语言有浓厚的骈俪气息,显示出南北朝时期的文风。不过,它并不是纯粹的骈文。

自开头至"沉鳞竞跃"四字一顿,句式整齐,而后面两句却字数不等,句式参差,这就构成了骈散结合的体式。再就四字一顿的句子来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是奇句,接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便是属对严谨的偶句。

下面"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是奇句,但是和"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连起来看,又成了对仗较宽的偶句。

再下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与"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又是严格的扇面对偶句。

四字一顿的句子,内部又是奇偶相生、骈中有散。这样的语言吸收了骈文的长处,有比较整齐的律动;又避免了骈文常见的短处,无呆板之弊;而且,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鲜明。

作者以优美的语言,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统一在一起,难怪寥寥六十八字的短简,就能将山川之美,描摹尽致,令人读起来神气飞越。真是一字千金,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


人物轶事:辞官归隐

弘景博学多识,读书逾万卷,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与江学文、褚炫、刘俊等为宋朝外明四友。齐高祖作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朝仪大事多取决于他。然他虽身在朱门,却独居一室,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读书)为务,昼夜研读缮写符图经集,于养生服食诸道,渐至通幽探微。如此积年累月,渐觉彻悟,遂萌隐居修行之志。于齐永明十年壬申决意出行归隐。

起初他并未上表齐武帝辞行,不告而别,挂朝服于神武门鹿市,径出东亭而行。而后告诉随行左右"勿令人知",乃去和好友王晏话别。

王晏深知其志,对他说:"皇上治事甚严,不准许臣属作离奇之事,你这样不辞而别,恐有忤旨,若皇上怪罪下来,反而达不到你的目的。"弘景默思良久,答曰:"我本意欲遂夙愿而已,非为名利,你所说的确有道理,应向皇上直言为是。"

于是弘景上表陈诚,以表自己解官归隐之意。表中大意是,我听说无论尧帝之时,还是汉朝都有养生的风气。我为官已久,哪能留恋荣华富贵,所学也不是为了利禄。因此常想回归大自然,过田园生活,领略自然之美。我这就要离开宫庭了,临行之际,不胜眷恋,只好上表以明我心。齐武帝看了弘景的解官表,深为感动,不但下诏批准了弘景的要求,而且给予赏赐,赐帛十正,烛二十挺。又别:朕月给上茯苓五斤,白蜜二斗以供服饵。对他的养生修道之事给予大力支持。

于是弘景出行入山,临行公卿相送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克道,人们都说齐以来所未有之盛事,朝野均荣。弘景一行来到勾容的勾曲山停了下来,便于山中建馆。弘景说此山是金坛洞容,周围百五十里,名华阳之天,汉时三茅司命之府,故名茅山。弘景于此山建馆隐居,自号华阳隐居。故人称他为陶隐居。自此,弘景开始了他的长达四十余年的隐居修行生活。弘景归隐之后,有沈约为当时的东阳郡守,因为敬佩他的志向与节操,多次写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婉言谢绝。

梁武帝萧衍早年与弘景交往甚密。及武帝即位,其初国号未定,弘景引诸谶记,皆成"梁"字,上书武帝,告之"梁"是运符。武帝遂立国号为梁。后来武帝欲聘弘景入朝为官,亲手写诏召之,并赐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弘景终是不应,并画双牛图与武帝,其图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络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见图笑曰:"此人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有可致之理耶!"遂不复提聘官之事。

然国家遇有大事,无不前往咨询,帝与弘景之间,书信不绝,月常数信。帝每得其书,烧香虔受,恭敬之状,无以复加。故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相关文章

  • 答谢中书书

    1、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文中提到的...

  •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

  • 答谢中书书

    这一封小小的信笺不过六十余字,江南山川之美却溢于言表,研开四季,笔聚山河,陶弘景真实写出“欲界之仙都”的壮丽,而作...

  •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

  •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 ]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 ...

  • 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

  • 《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积累雅词丽句 2.精读几句,尝试绘景怡情 3.精读一句,深入文本内心 4.再读全文,把握...

  • 答谢中书书

    壮丽的山川景色,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雅士讨论赞赏甚至为之倾倒。高耸的山峰直指云端,仿佛一座座插入云霄的高塔。山...

  •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寓情于景的《答谢中书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hh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