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攻守诀(17)痒点,不是痛点

攻守诀(17)痒点,不是痛点

作者: 向上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1-10 14:32 被阅读18次

    做销售时常会在客户那见到新产品和新点子。有些看着粗糙也很山寨但就是能解决五花八门的问题,小刀撬动大石头得到用户好评也就建立了商业壁垒。相比之下大公司更愿意去做培育市场教育用户的事。

    一流企业做标准(看趋势赚大钱),二流企业做品牌(毛利高),三流企业做产品。想赚得多就得冒大风险,花钱教育用户还真只有大企业干得起。

    我当时正赶上R公司集全球之力推无线工业标准,那也是做了两三年后才见起色,才陆续有厂家加入阵营;此时竞争者HW借势推出了另一套标准。我不跟你抢第一,但要紧咬着你。

    第一波红利自然诱人,但光有好产品是没用的(价格肯定贵),得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应用场景(痛点),不然用户凭什么心甘情愿。接着还要找到模式,得是复制性强、有较大市场容量的那种,这才算有了回本赚钱的机会。这是战略也是政治。

    压力层层传递到一线销售,人人得花心思。想着如果采用以点打面的战术,那应该优先考虑从重点大客户处打开缺口。C就成了我们的首选。

     

    雷声要大

    C是一家典型的大石化企业;有炼油、烯烃、芳烃、化工等上下游生产厂,配公用事业部,设电气仪表公司、机械动力部、物资装备部、以及科技开发和信息管理部等职能部门。

    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围着生产厂、电仪公司、物资装备部展开。生产厂有电气仪表工程师,他们统一归机动部管理;而全厂电气仪表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则由电仪公司承接。简单说生产厂是最终用户,电仪公司做是服务外包,两者交叉制约。物资装备部统一负责全公司招标和采购。在C这开展工作,既需要形而上的大谈法,也得有形而下的小做法。

    相较于行业的传统保守,无线工业技术在当时算个新理念。除了硬件产品外还涉及通讯、系统对接,用户习惯较以往也有不同,价格又翻了一倍,客户得有吃螃蟹的精神才行。

    不管有用没用,关系好的厂能订购几台,但多了不行。一是金额超限就得招标,二是得找合适理由,新产品价格又贵容易被人挑战;三是客户也吃不准新技术,不想给自己添乱。这样的友情帮助对销售指标对公司推广军令都是杯水车薪,给不上力。

    小打小闹没意义,领导们琢磨着索性就弄个大的,广而邀之广而告之,说不定能找到客户想用能用的场景。若打响了开头炮,指不定就有顺水推舟之势。

    我们不假思索祭出了大招:举办一个大型技术交流会,尽可能邀请C所有相关专业工程师参加。考虑到C内部关系复杂,我们还邀请了C分管副总压阵,于是部长、主任、专工纷纷到场。会上诸多技术挑战,专家们拆招解招,多数人都知道了有这么一套东西。

    大浪淘沙后,剩下的就是要趁热打铁。

    打草惊了蛇

    一个月后,物资部收到了分厂上报的一个改造项目,列举难点认为无线方案为最佳方式。方案技术要求基本沿用了我方描述,合作代理商在物资部关系也不一般,这是一道双保险。依照设想,总金额不起眼、独家品牌满足要求,采购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找来三家代理商比价就行。瓜熟蒂落后我们还会在未来保有先发优势,而这肯定也是一个能讲故事的好应用。

    但现实不是拍电影,没有谁真的能把所有人搞定。一个合格的对手,即使他赢不了也一定能给你搞出些麻烦来。

    HW与我们一样是C年度框架合作品牌,代理商在此扎根多年自有道理。他清楚自己无线产品的弱势,很可能是听到交流会风声后坐等我们铺路的,只要入围招标那就是功劳一件。就在物资部行将招标的前一天,该代理商一早来到办公室理直气壮要求参与竞标,声音大得生怕隔壁听不见。时间点掐得如此准确,可见客户内部也有矛盾。采购天生就是个敏感岗位,尤其是在国企,再问心无愧也经不起议论,招标只好照章从严。

    含泪夺标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们太渴望项目于是落了对手便宜。为了让招标进行下去,我们拉来另一品牌作陪,接着就掉入了比价困境。HW产品负责人是从我司无线部门跳槽出去的,熟知技术和价格体系,所以即使我们将技术商务比重提高到了6:4,局面仍极为被动。角力之时甚至有人出面打招呼,但对手代理商横冲直撞并不想给这个面子,一把就杀了低价。

    我们围建的优势消失殆尽,靠着最后议价机会加上客户给足面子,才以略高一点的价格含泪拿了项目。精疲力竭之下,想着参考价已被迫建立还有一堆人情要还,心有不甘郁闷至极。

    老套路做新产品,曾发生过的还会再发生。

     

    问题在哪

    我们所接触的客户是产品的使用者,并非需求的发起者。他们的惯性思维:要么在已有应用中寻找替代机会,但老方法可靠又上手还经济,反而成了阻碍;要么就是寻找尚未被开发的点,但这些通常是边角料,条件还受限。

    客户痛点在哪里,场景就在哪里。想来想去,还得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

    吃一堑长一智,一旦有了场景,还得学着包装。比如将产品打包成工程项目,或者做成软硬件项目。因为集成性项目指定一些品牌型号是行业惯例,这就能规避恶意竞价。

    问题又来了,只会卖硬件产品的我们并不擅长这些。但转念一想,做销售就得具有他人所没有的化不可能为可能的豪气和勇气。

    场景有点戏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找到了一个场景:蒸汽管道监控。蒸汽是生产动力之一,跑冒滴漏最为常见,极端情况也能引发生产事故。C主蒸汽管线高空绵延数十里,虽有监控但老旧盲点又多,主要还靠人工巡检。冬季冰冻雨雪,生产和安全隐患就都凸显了。有一年冬天特别冷,管道冻裂未能及时监测,以致温度压力不足以输送蒸汽,最后生产停机损失达数百万。客户也曾想改造但传统方法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出事又是极小概率事件,就一直拖而未决。

    此时已到秋天,又听说前不久的安全生产会议上C总经理被集团点名批评,我们想这下应该是找准痛点了。无线产品远距离实时监测、施工要求低、安装方便又快的特点能成功规避风险、释放生产力,整体成本还占优。这是一个绝佳场景。

    这事要动起来,还得公用事业部部长点头才行。不管主动被动,事实上高层也需要项目,区别无非模式高低、规模大小、利润丰薄、操作难易。只要能说到点子上应该有戏,不然热心的客户也不会帮着揽这瓷器活。为此我们细心准备了一份项目计划书。

    工艺方案

    部长端坐着一边听着我们介绍一边随手翻了方案的头两页,正当想进一步交流时部长却结束了对话。

    “方案先放着吧,我们这讲集体主义,我会让各部门的人都看一看论一论这个议题。”典型的国企领导做派,不苟言笑先压住你的气势,让你诚惶诚恐,这也是对付外人的心理战术。

    过了一段时间,客户告知方案内容单薄难引起共鸣,为此安排IT信息工程师协助充实优化,这么看来部长是有兴趣的。我懂点IT能和工程师聊到一起,但他理顺得网络连通却讲不清一线生产。既然领导有意,他就主动带着我们去找工艺部门。从那时起我们才真正接触到了需求:引起生产停机原因所在、巡检维护现实压力是什么、工人想法是怎样、整厂管线如何分布、重点段有哪些、盲点在哪里,基于这些再考虑方案就变得有血有肉。之前都是拍脑袋,不怪别人没兴趣。新方案从最初产品买卖变成了软硬件服务项目,但隐约的问题是投资要比预期的大。

    方案上报后迟迟没消息,部长也没再给我们正面交流的机会。我们在这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预算。这也是产品和信息化项目销售思维的差别之一。

     

    预算不足

    到了深秋,客户来消息说预算不足,今年怕是做不了了。可等天气一暖和,我们担心客户的痛点就又不痛了。

    接着部长又给开了一个新口子:可以公用事业部名义向信息科技部联合申请科技创新项目。这个法子让我们眼前一亮,申报成功后可直接采购,无需再招标。

    单这两下就让人不得不佩服部长的高明:他辜负了你,但你仍充满感激。预算不够应该是真的,真要做也是能从其它地方匀一匀的。但公用事业部一摊子事,部长都得照顾到。即使往下走,那也还得招标,物资部强势并不好对付,到头来谁都可能落不到好。申报科技项目成了最佳选择,败了没关系成了大欢喜。部长不愿与我们接触,也与此有关。

    白干的事没人感兴趣,利益最大化才是好算盘。

    不会玩

    我们的产品制造商身份对项目申请是个不利因素。不久后某科技公司就浮出了水面。它依托高校背景长期与公用事业部合作,还有成功申请科技创新项目的经验。

    公用事业部授意改由对方联合申报,这给我们带来一丝隐忧:钱进了他人口袋,将来使用就可能存在变数。可一想若不成功一切都无从谈起,就还是照办了。

    正如担忧的,科技公司一上来就很强势,认为创新项目评审关键在软件功能,必须缩减硬件比例。通常说科研项目软硬件服务的调整无非左手倒右手,只要钱在一个口袋里,但这个项目并不成立。而且项目本就没有太多软件工作,我们鞍前马后就是想多卖些无线产品。对公用事业部来说少了硬件也会麻烦,项目会失去实际使用价值。

    于是我们找到了公用事业部。最后折衷的办法只好是维持硬件不变、提高软件比例,推高总金额。但科技部的年度费用是一定的,金额每上一个台阶意味着成功概率会下降一个层级,这是游戏规则。

    这茬事没过多久,突然又有人联系我们合作这个项目。虽没打听到确切原因,但想来公用事业部和科技公司还是出现了不和,联合申请方也最终定格为这家新公司。项目早脱离了控制,好在方案非得基于我们的产品,而且硬件还占着五成。

    黄了

    又是一个月无事等待,来的消息却是金额过高、需缩减规模,方案修改后重新提交科技部。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压缩硬件,就好比电脑操作系统是标配、硬件配置却可调,工业领域的软硬件也是一个道理。项目规模被调整为试点单条管线,鸡肋得不能再鸡肋。想着若是成了,明年再想办法从公用事业部挤点预算做些扩展,也还算个不错的案例。

    但事情总不让人如愿,等着等着就没了。

    “科技部今年也赶不上了,等明年再看看,再看看……”。客户满脸的惋惜中还夹杂着复杂的表情:白辛苦了……你懂得……

    此役未成,但努力还得继续。后来在客户C那还是找到了一些不错应用点,只是没能避过招标竞价。

    复盘

    痛点不痛:错把痒点当成痛点。所选场景并非决策者公用事业部部长紧急又重要的问题。

    做法不同:从产品销售过渡到解决方案销售,但思路依然是产品思维。隔行如隔山,不懂游戏规则,跟不上节奏压不住宝,犯了听天由命的销售忌讳。

    关系不够:电仪部门只是早期影响者之一,我们与决策者无交情,与需求部门无交集。后期公用事业部对科技部无影响力,对第三方缺乏约束力。

    没有经验就只能成为瞎子。

    经营高级项目对专业能力、高层接洽、资源整合、关系借力、合作探索、控制力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唯此才能为客户依赖,因为他们想要的是你的知识而不是产品。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攻守诀(17)痒点,不是痛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jo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