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易经探源——《易》类出土文献考释《易经》成书时代

易经探源——《易》类出土文献考释《易经》成书时代

作者: woxingwosuai | 来源:发表于2020-05-08 18:57 被阅读0次

在前文我们通过讲解甲骨中的占卜特点,还有考古发现的数字卦符号,以及《易经》中卦、爻辞生成特点,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易经》生成的时代背景,但是这些证据都不足以证明《易经》产生于何时,更谈不上作《易经》的人(郭沫若先生的考释暂且搁置),今天本人简单介绍学者在考古中发现《易经》与现在的通行本《易经》的联系与区别,以供广大易学爱好者思考,很多《易经》爱好者,仅仅凭借部分章句而对作《易经》的时代进行断定,这是不符合我们考释的方法的(集中于汉代),我们希望的是,通过时代背景作为分析的前提,探寻《易经》的成书背景。兹列举各地发现的考古《易》(《易经》加《易传》)如下:

1.帛书周易

(时代背景):马王堆汉墓(最早于公元前193年)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

与通行本《易经》联系:

今本《易经》和帛书《易经》在卦名、卦辞、爻辞等方面大多数雷同,有部分通假字不同,卦序一致

区别:

《易传》内容有部分区别,里面涵盖很多子曰,署名中有“孔”字,到底是不是孔子所作不得而知。

思考:对于《易经》成书时代的思考:本帛书发现于汉代墓葬,只能暂定于汉代出现过现代的通行本《易经》,只是用部分通假字或者用类似于上古的字体描写《易经》,暂不能把作《易》时代背景往前推。(本次只论《易经》成书时代背景,其他不同可参看《帛书周易注释(修订版)张立文》)

2.西晋汲冢竹书

时代背景:晋咸宁五年 (公元279年),一作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或二年,汲郡人偷盗魏襄王的陵墓,得到竹书数十车,全是蝌蚪文书写,称"汲冢古文"。大概有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9年)和魏安矨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两种说法遗世。

其中《易经》两篇,与《周易》上下经大致相同,《繇辞》则不同。《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不同。《公孙段》二篇,是公孙段与邵陟论《易》。(《晋书束皙传》)

思考:既然汲冢存在《易经》,说明一点,在魏国存世时期就已经存在《易经》(战国),零星记录在《晋书束皙传》。我们还可以发现一点就是战国时期的《易经》也是分为上下经,但是具体分法不得而知(帛书中没有区分),而且战国时期的《易传》也已经出现。

3.阜阳汉简《周易》

时代背景:中国西汉前期汝阴侯(公元前172年)墓中出土的简牍。1977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在安徽阜阳双古堆 1号墓发掘出土。

《周易》近 600片,有今本《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四十多卦,涉及卦辞、爻辞的约 200片,与今本不同的卜事之辞约 400片。卜事之辞有晴雨、田渔、征战、事君、术官、居家、行旅、嫁娶、疾病、出亡、举事、君王、大臣之卜。卦辞与今本《周易》有若干异文,有些显然优于今本。

乾卦:九二见(阜阳简)

乾卦(帛书):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

屯:家,初九般(阜阳简)

屯卦(帛书):磐(半)桓(远),利居贞,利建侯。

。。。。

随卦:贞无咎卜病者(阜阳简)

随卦(帛书):元亨,利贞,无咎。

。。。。

思考:阜阳简《易经》可以参考韩自强先生的《阜阳汉简<周易>研究》,由于也属于汉代《易经》的一种,成书时代只能推断汉代时期的《易经》,和帛书类似,不能像汲冢竹书推断为战国,故在此不论,有兴趣可参看韩先生的书籍。

4.王家台秦简

时代背景:​王家台秦简,1993年3月出土于湖北江陵荆州镇邱北村王家台15号秦墓,共计813枚。简文内容有《归 藏》、《效律》、《政事之常》、《日书》、《灾异占》。

《归藏》简394枚,约4000余字:

1、寡曰:不仁者夏后启是以登天啻弗良而投之渊寅共工队□江□◇

2、天目朝=不利为草木赞=偁下□◇

3、肫曰昔者效龙卜为上天而攴◇

4、【蒙】曰昔者□□卜□◇

5、讼曰:昔者□□卜讼启□□□◇

6、师曰:昔者穆天子卜出师而攴占□□□◇◇龙降于天而□◇ ◇远飞而中天苍◇

7、比曰:比之芣=比之苍=生子二人或司阴司阳不□姓□◇

8、少督曰:昔者□小子卜亓邦尚毋有吝而攴◇

。。。。。。。(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

思考:那么此处的《归藏》到底和《易经》是否有关系呢?目前只能推测的是,秦时期存在《归蔵》,《易》的一种形式,卦画和帛书类似用一和八(六)表示阴阳,起到校勘马国翰先生传本《归藏》,实际意义也是很大,我们能推断的只有一点《易经》和《归藏》有着某些联系,或许是不同地方流传的筮法规则,区别是没有爻辞,仅仅有爻辞,如果《归藏》是殷商的产物,为何有周穆天子的记载?《归藏》是纯粹的历史书籍辅以占卜,卦序和今本类似

5郭店楚简

时代背景:一九九三处冬出土于湖弱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虽数经盗扰,仍幸存有信百余枚,其中有一少部分无字简,有字简据整理后的数字统计,共存七三○枚,大部分完整,未拼合的小碎片数量不多,郭店一号墓是一座土坑坚穴木椁墓,其中遗存的铜铍、龙形玉带钩、七弦琴、漆耳杯、漆奁等文物的形状及纹样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战国时期楚文化的风格

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第1简)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第2简)复相辅也,是以成沧热。沧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第3简)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沧热之所生也。沧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第4简)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第5简)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第6简)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第7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谓[□,不知者谓□。■](第8简)

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于强,责于[□;□于弱,□于□](第9简)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第10简)道从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第11简)名,故功成而身不伤。天、地、名、字并立,故讹其方,不思相[当。天不足](第12简)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低以弱。不足于上](第13简)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第14简)

思考:此简比较少,与《易传》有关的仅仅限于《太一生水》,但是没有《易经》方面的记载,暂且不作为成书时代的推论

6.上博竹书简《周易》

时代背景:上海博物馆于1994年5月起,陆续自香港古玩市场购入的一批竹简共约1200余支。1999年1月5日,上海文汇报以头条《战国竹简露真容》报导此一批竹简,而后上海博物馆于2000年起陆续公开内容并发表成书,由于数量庞大,当中又有许多新发现的文献,因此对于相关学界可说是一大发现。另外上博简并非直接经由考古出土,因此原始出土地点不详,经推测出土的墓时间约在战国中期偏晚、后期偏早,也就是公元前300年附近。

思考:由于上博简购买各个地方的,比较杂乱,卦序是没有的,只能凭借现成的《易》去分析古字。有学者采用”通假字“太多,比附到竹简中,有学者认为这种竹简是伪简(上图中通假字不一定准确),这个暂且留给专业的人才处理。

综上所述:目前能结合上博简《易》和《汲冢竹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易经》在公元前300年的战国易经存在,这些证据都不足以表明《易经》卦、爻辞具体成书时代。

相关文章

  • 易经探源——《易》类出土文献考释《易经》成书时代

    在前文我们通过讲解甲骨中的占卜特点,还有考古发现的数字卦符号,以及《易经》中卦、爻辞生成特点,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

  • 易经探源——《易经》卦、爻辞行文特点,考释时代背景

    前文,我们从甲骨卜辞中发现了数字卦符号,那这个卦辞和爻辞成文是怎么来的,除了部分数字卦符号下面具有“曰隗”、“曰魁...

  • 易经是关于什么的书籍

    据史料记载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有三易之说,流传至今,就出土的文献资料记载,《易经》只剩下了今天...

  • 八卦入门基础之易经古歌谣

    八卦入门基础之易经古歌谣 1995年出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黄玉顺根据易经古文献资料著作的《易经古歌考释》,证...

  • 易经的奥秘 —— 何为《易经》

    何为《易经》 要了解《易经》首先从今天的题目开始,什么叫《易经》?《易经》是什么?所有文献都这么记载:就是“易”是...

  • 何为《易经》?(其一)

    要了解《易经》,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叫《易经》?《易经》是什么? 根据文献记载,“易”乃是群经之首,实则是谦虚...

  • 老韩说易

    老韩说易(6) 说说八卦 《易经》的作者是谁?成书于哪个年代? 《易经》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易经》不是成于一时。《...

  • 四千年来第一流聪明的人,都在研究它

    东汉•班固《汉书》中说:“人更三圣,易历三古”。人们普遍认为《易经》成书的时间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易...

  • 易经为什么称为周易

    易经为什么称为周易 1易经称为周易的原因 《易经》有三部,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 连山易是神农时代以艮卦开始,归藏...

  • 【予非鱼】周易问答录(八)

    21、《周易》成书于何年? 答:《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经探源——《易》类出土文献考释《易经》成书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jq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