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19
初识杨绛,结缘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老王》,作者杨绛,杨绛是钱钟书的夫人,钱钟书是《围城》的作者,仅此而已。
再识杨绛,得缘故《帆书》APP,在做饭之余,打开帆书,听读了罗银胜的《杨绛传》,认识到中华民国的最后一位才女杨绛,原名杨季康,父亲杨荫杭是法律专家,丈夫钱钟书,用钱钟书的评价说:“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这是对杨绛最高的评价。同时钱家还有一个婶娘,是钱锺书堂弟的母亲,她也非常喜欢杨绛,她对杨绛有这样的一个评价,她说杨绛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钱锺书痴人痴福。”
书香门第,大家闺秀。杨绛出生于北京,姊妹八人中,最受父亲疼爱的女儿。童年随着父母居住北京,后来因为父亲职位的调动,回无锡老家,少年求学路可谓是很曲折的经历。父亲给予她最大的支持,在新旧更替的时代,父亲给予她最大的勇气,记得杨绛海外归来,钱钟书父亲主张杨绛待在家里学学家务,不要出去工作,杨绛的父亲说:“钱家倒很奢侈,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足以说明父亲对女儿的认可。
文学伉俪,一往情深。成年后的杨绛温润如玉,笑颜如花。与钱钟书的相遇,可谓是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合适的人,彼此一见钟情,彼此相同的爱好——读书,让他们更有共同的话题。就像钱钟书所说:“在遇见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在遇见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人。”两人相互扶持,彼此包容,经历了英国牛津大学留学期间的夫唱妇随,勤奋好学,嗜书如命的生活;异乡他国生女,初为父母的惊喜,手忙脚乱,一切应对得心应手;在祖国最艰难的时候毅然决然的回国,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在文革特殊时期的互相鼓励,经受磨难,百炼成钢,新中国成立后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文学研究事业奉献终生。有人说“杨绛的丈夫钱钟书”而杨绛更喜欢“钱钟书的夫人杨绛”这样的评价,她总是全力以赴的成就钱钟书,照顾钱钟书,钱钟书病重,她曾说:“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量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前,妻在后,错了次序可就糟糕了。”钱钟书去世了,杨绛就说:“钱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这样伉俪情深,读来令人感动。
心系祖国,义无反顾。杨绛夫妇深深地爱着祖国,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在抗日战争初期,祖国遭受侵略者的践踏,作为留学海外的爱国知识分子,毅然决然决定回国,和祖国人民在一起。在文革时期,杨绛下乡改造,她接受命运的安排,不怨不悲,哪怕是让她扫厕所,她也一丝不挂,把厕所打扫的一尘不染,可以当做书房读书。她坦然接受一切,以平稳的心对待一切,坚信明天的太阳一定可以正常升起。
笔耕不辍,辛勤耕耘。杨绛的一生可说是著作颇丰,著作等身。杨绛是一个斜杠才女,她是一个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她创作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我们仨》,《走在人生的边上》,《干校六记》,在103岁之后,还续写小说《洗澡之后》。还有大量的译著,《唐吉诃德》《小赖子》等,都是通过杨绛的翻译,让我们更好的接触到外国文学,西班牙文学。
心态平和,与世无争。就像他们自己说的:“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她具有善利万物之从容,她具有刚正不阿的一种刚性,当命运不可对抗的时候,她也选择接纳她所不能接纳的一切,
这就是杨绛,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最贤的妻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