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品味本文语言特色及效果。
3.体会文中所表现的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李白诗里写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的文字,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并学习他写壶口瀑布的方法。
写作需要阅读的积淀,阅读需要写作的思维。今天,我们用写作的思维来学习《壶口瀑布》。
二、 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朗读课文,在文中标出描写雨季和枯季壶口瀑布的情景的段落,感受两次壶口瀑布的气势特点。
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三、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作者描绘对象时,在正面描写的同时会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不把笔墨用在要写的对象上,而是通过描写有关的旁物、其他事物,来间接地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以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所要描绘的对象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1.出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知识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行动和语言。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描写方法。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2.侧面描写内容及表达效果
(1)在写雨季的壶口时,作者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一感受,有何用意?
明确: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2)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又写脚下的石。
明确: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四、品味本文语言特色及效果
1.会写景的作者,一般会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以雨季内容为例,作者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描绘瀑布的?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1)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2)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2. 会写景的作者还喜欢用修辞或非常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景色,请找出作者描绘雨季壶口瀑布时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一句具体分析。
示例: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本句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预设:(1)(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3)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明确:运用“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充满灵性与生命力量。
五、感悟哲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黄河吗?
明确:作者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六、怀着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七、课后练习
以你熟悉的某一自然景观为对象,试着调动多种器官,运用多种修辞写一段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