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母亲之前,我以为养孩子就跟养只小猫小狗一样简单,而且因为自己是个女孩,想当然地认为养个男孩会更容易:男孩嘛,就算养得粗糙点也没关系,这样更能煅炼他们的意志和能力呀。
等到有一天你‘’亲自‘’当了妈,痛死痛活地生下了儿子并且千辛万苦地真正开始你的育儿之路时,你才会发现,你当初的想法是有多么的天真!你甚至会因为生了个儿子而更加的懊恼———你会突然意识到:做为一个母亲,你对你的儿子简直一无所知!不知道他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如果我现在告诉你,这一切的问题,在《养育男孩》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做为一个也正在养育男孩的母亲,你是否有兴趣和我一起去解读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呢?
作为在美国拥有30余年家庭关系咨询经验的艾格里奇博士,在《养育男孩》的这本书中明确地表明了:尊重,特别是来自于母亲的尊重,对于男孩的成长,具有非比寻常的重大意义。他在书中建议年轻的妈妈们:如果你只能给儿子一样东西,那就请给予他———尊重!
我想,做为年轻一代的母亲们,我们都不会否认尊重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但是,为什么作者要特别强调尊重对于男孩的重要性呢?难道我们女孩就不需要获得尊重吗?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比这个问题更有趣的是:作者曾经向7000名男女问过同一个问题———‘’当你跟伴侣起冲突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没有被爱?还是没有被尊重?‘’高达83%的男性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而72%的女性觉得自己没有被爱。可见,虽然在母亲们看来,男孩和女孩都一样需要爱和尊重,但因为我们自身存在的女性特质,很容易就会使我们认为:相对于尊重,男孩和我们一样更需要的是爱,可是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你要是觉得上面这个数据还不足以说明尊重对男性的重要性的话,那么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科学研究方面的证据吧。科学家让接受测试的男性们在‘’孤独无爱地活在世上‘’与‘’卑怯没有尊严‘’这两种特定的感觉情境下进行被迫的选择,结果表明:有74%的男性宁愿放弃爱以保持尊严。这或许也正是作为男性的本书作者希望年轻的母亲们都能来了解这本书的原因吧。
很多妈妈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觉得自己对儿子付出了全身心的爱,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不尊重儿子的话,可就是感觉不到儿子的爱,甚至母子关系变得十分糟糕。这或许是因为做母亲的其实并没有明白对儿子而言,真正的尊重到底是什么?以至于母子间的关系陷入了一种‘’疯狂怪圈‘’里:由于得不到尊重,儿子也不会以爱来回应母亲;由于得不到儿子的爱,母亲便不会对孩子报以尊重。
那么,对一个男孩来讲,来自母亲的尊重到底应该是什么呢?本书作者给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定义:妈妈的尊重就是对儿子正面的、无条件的积极评价。
不知各位妈妈们看到上述定义时是作何感想的?反正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定义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无比正确‘’!同时也‘’无比空洞‘’!换句话来说就是:没有操作性呀!
还好,估计作者也明白很多妈妈们‘’育儿道理看了千千万,可就是带不好一个娃‘’的痛苦,所以随后立马就分享了他独创的尊重话语术,清清楚楚地告诉了年轻妈妈们该如何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运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滋养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在这里,我必须先对作者提出的:‘’每个男孩心里都住着一个男子汉‘’的观点做一下说明。我不清楚这个观点的翻译是否完全准确,事实上这个观点的翻译本身在我听来更像是一句口号,或者说中国的母亲们会把这句话仅仅当作对一个小孩的鼓励而已。可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所包含的内容对母亲们了解自己的儿子甚至对她们了解自己的丈夫都非常重要。
作者提出:每一个男孩都有他与生俱来想要实现的愿望。这些愿望和他的男性特质息息相关。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妈妈会看到男孩的这些愿望一一呈现。当一位母亲试着去了解儿子时,她能看到这些倾向和追求从他男性的灵魂中向外伸展。
也就是说,母亲们如果想要做到真正了解并尊重自己的儿子,首先就得抛弃女性的思维,站在男孩或者说男性的角度,弄明白他们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作者明确地给出了答案———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男性一生最需要获得的是:
1、征服:工作和获取成就;2、等级:供养、保护甚至牺牲;3、权威:刚强,拥有领导力和决断力;4、智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建议;5、情谊:获得肩并肩的友谊;6、性:有正确的性观念和性知识。
我把以上六点认真看了好几遍,我不得不说,我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些问题,不论是对我的儿子还是儿子他爹。我一直觉得我还算是一个讲民主的妈妈和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婆。我和我家小儿的关系也还不错,我也一度自认为很尊重我的儿子。但是,如果你并不曾去了解过你的孩子和你的丈夫的真实的想法;不曾站在你的孩子和你的丈夫的角度去实现对他们的尊重,那么你曾经自以为是的那些良好感觉或许真的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尊重在母亲与儿子的亲子关系中的重要的作用。知道了尊重就是要给予儿子‘’正面地、无条件的积极评价‘’,同时也明白了尊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你的男孩成长为一个能实现他的人生愿望的男子汉。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该来谈谈作者的‘’方法论‘’了。
怎样才能把‘’尊重‘’这种极为抽象的个体感受转化为真正的行动和语言,从而让男孩们真切的感到被母亲所尊重呢?
作者提出了六个具体的方法,母亲们只要领会了这六个方法的实质,就能很好地运用于养育男孩的日常生活中。
第一,奉献。主要是指母亲是否满足了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在我自己一手一脚开始带娃之前,我并不认为管个婴幼儿的吃喝拉撒与奉献能扯上什么关系,但是我想,每个亲手带过娃的母亲们一定都会深刻地认同,在满足孩子基本生理需要的这件事情上,没有比‘’奉献‘’更准确的词语了。比如,当你的儿子出现消极反应时,你应该首先就能判断出其是否是由于例如饥饿等生理需要未被满足所导致?假如你要是连这都判断不了,那么你的‘’尊重‘’或许压根就无从谈起了。
第二,理解。这是指母亲们需要敏锐的感知到儿子是否出现了情绪方面的问题并对此能加以理解。比如当你的儿子情绪失控时,你是否能判断出他是因为感到苦恼或心灰意冷?并且能够以理解和认同的语言去安慰他而不是激怒他?
第三,指引。这是指母亲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肯定他的心智和能力。如果孩子总感到自己很笨,母亲需要反思是否是由于你并没有正确的指引他该如何行事?
第四,督责。这是指母亲应当在生活中注重对孩子意志力方面的煅炼,随时能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如果你的孩子总是不听话或有意跟你对着干,你必须对他加以惩戒以培养他的自律精神。
第五,鼓励。这是指母亲应当让孩子积极拓展自己的才能,具备良好的社会交际能力。比如,当你的孩子在团队中因受到朋友们的排斥并想退出时,你是否能鼓励他坚持下去,度过这个难关?
第六,祈愿。这是指母亲应当时常在心里祈愿,希望孩子可以感受到世间的美好,并把这份祝愿传达给你的孩子。尽管我相信,每个母亲都对孩子有着美好的祝愿,但中国的母亲们往往都过于隐忍,不太善于表达,但实际上,当孩子在情感或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困境时,如果他能知道母亲从心里在为他祈愿,他一定会感受到一种灵性的神奇力量的。
在对《养育男孩》这本书做了解读之后,作为一个正在养育男孩的母亲,你是否会和我一样觉得前路似乎更难行了?在此,我再给母亲们提供两点小建议:
第一,不要把养育男孩这件事想得太困难,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做母亲的。如果你认同本书的观念和方法,那么,一旦发现自己在生活中确实出现了不尊重孩子的做法,就应该学会向孩子寻求原谅,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第二,同样的道理,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当儿子的。如果你发现儿子在生活中出现了不尊重你的行为,在纠正他的同时,也要学会对他给予其应有的原谅。在这个过程中,也是给儿子一个不断重新认识和改善与你之间的亲子关系的机会。
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强‘’,希望我能和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母亲们一起,在育儿之路上越走越宽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