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是正面管教的P23-P29页。
【读书收获】
1、自尊的概念
孩子对于自己的评价不来自他人,外界,而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可。
当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取决于他人时,那么他将容易成为一个“讨好者”,我想这是我们做为父母不愿意看到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特立独行,内心有一套评价自己的标准。但是,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的行为似乎时常与我们的初衷相违背。例如,我们时常会想控制孩子,你如果不听话,那么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孩子便会觉得不听话,妈妈就会不爱她,不理她,那么在这场权利的斗争中,她暂时选择了屈服,而长期来看,她可能会变得为了讨好妈妈,而作一些自己并不认可的事情。
我们都希望孩子诚实,却经常在生命的早期,教孩子口是心非。
2、“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赢得意味着有所得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足够的尊重,通过合作的方式达成我们所期望的。而赢了孩子通常是简单粗暴的惩罚,面对不吃饭的孩子打一顿,孩子畏惧于大人而选择了暂时的乖乖吃饭,内心则产生恐惧、怨恨、不信任。
赢得孩子需要的4个步骤:
a、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b、表达出对于孩子的同理。
c、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d、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会在今日实践中详细说一下我今天是怎么做的。
3、言行背后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们会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比如吃饭,多吃点青菜,这样身体才会健康。但是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重要,孩子并不能通过我们这样的言语感觉到父母的爱。我深刻的记得,小时候在家吃饭,爸爸非要我多吃菜,而我那天没什么胃口,当时,我的感受就是,爸爸妈妈并不是真的爱我,他们并不在乎我的感受,只知道让我多吃。
所以,可以从命令式换成启发提问。比如问问孩子,要想补充维生素我们该怎么办呢?孩子可能就会告诉你,妈妈需要多青菜。
【今日实践】
今天带七月去打疫苗,她不想打针。
于是我问她说:“七月你是有点害怕吗?”
七月:“是的,妈妈,我不想打针。”
我说:“妈妈知道打针会有点疼呢,妈妈小时候也会害怕的。”
七月说:“真的吗?”
我说:“嗯,是的,会疼一下下。”
七月说:“妈妈我不想疼一下下。”
我说:“疫苗会保护我们,不生病就不用打更多的针了。”
七月说:“那好吧。”
当看到医生拿出针,准备扎的时候,她有有些害怕了,:“妈妈,我不想疼一下下。”
医生扎针,她开始哭泣。
我说:“妈妈知道七月痛,妈妈爱七月,妈妈抱抱。”
小家伙止住了眼泪。
PS:经常看到好多父母会在孩子哭泣的时候说,不要哭了,你看小妹妹都没有哭,小妹妹多勇敢一类的,孩子往往会更伤心。试想,当我们自己不开心时,老公说,你看别人家的老婆多好,你是不是会想离婚,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