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杏花,后面也是杏花,抬眼望去,沟沟壑壑全是杏花,杏花村因此得名并成为了方圆百里闻名的旅游景点。游客来此,常感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赏花、游玩一番之后,沉醉在美景中的雅士,还常吟诵“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真就巧了,杏花村卖酒的店铺依山傍水而建,还真不少,家家门口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但坐落在杏林深处的杏花茶铺却永远是静静的,从篱笆院落看过去,只有四间农村的上房,但院子挺大,栽满了高高低低的杏树,很多游客喜欢在凉亭下喝茶聊天,偶尔下盘棋,优哉游哉。
杏花嫂今年四十多岁,齐耳短发,衣服总是白、黑、红三种颜色,穿着布鞋。看到她那白皙的皮肤、柳叶眉、大眼睛和小巧的红嘴,你会认为她是城里人呢。
直率、热情的杏花嫂每天总是笑眯眯的,麻利的端着泛着幽幽的青蓝色光的茶具,拿壶、沏茶、倒水,然后静候在一边,或看书或干家务活。茶水总是热热的,游客的一壶茶可以随意添水喝;喝着茶水,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来他家的客人基本上都是熟客,村支书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个月来,客人们发现一直爱笑的杏花嫂子,却不知为什么愁眉不展,两眼总是飘向杏林深处,甚至有两次还把沏茶的水洒了一桌。
杏花嫂子念念不忘一个月前上城所受的羞辱,想起来都恨的牙痒痒,但谁也不想说。原因是杏花嫂的八岁的小儿子闹着理发、洗澡。附近理发的共有三家,一家要十元钱,另两家是八元钱,其中有一家不耐烦地说:看你们是农村的,五元钱就行,正好我这会儿也没事。
“三块钱吧,我们村理发都不要钱,小孩子家随便剪剪就行!”
“不行!就五块!不剪就算了!”发廊老板一副不屑的样子。
拗不过孩子,杏花嫂子也觉得此处便宜一些。“嫂子,你一天都忙啥呢?”“洗衣服、看孩子、做饭、照顾一家人,还有小生意,忙不完的活儿... ...”
“那你就不买台全自动洗衣机回来!”说这话时两道又浓又黑的眉毛不屑地上扬。杏花嫂子此时才细细的打量发廊老板。白脸、大胸、细腰,穿高跟鞋,红色的裙子刚好遮住屁股,老远就能闻到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化妆品味道。
从那天起,杏花嫂就闷闷不乐,她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开始浮现有关全自动洗衣机的画面。
1995年,她和老公结婚时,双方都是各自家中的老大,她在全自动洗衣机面前慢慢的抚摸着,认真的看着,但看到标价,她的手像触电一样缩了回去。他拉着老公买了一台不到一千元的半自动洗衣机。
婚后,家里先后添了两个儿子。靠二十亩地养活一家老小六口人捉襟见肘,无奈她含泪送老公去南方城市打工。
2011老公休假回家,说一家人明天都上城里转转,买一台全自动洗衣机回家,老公的老板娘就有一台,衣服放进去一会儿就洁净如新,说这话时,老公拉着杏花嫂粗糙的手不停地抚摸着。那夜,嗅着杏花的香味,杏花嫂子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厨房里熬着汤,全自动洗衣机正唱着欢歌,她陪着孩子做作业,沏上一壶茶,茶香在袅袅的热气中徐徐上升弥漫整个屋子… …忽然,没考上高中的大儿子哭泣着,年迈的公公婆婆正向她走来。她在梦中惊醒,第二天她说还是在河滩洗衣服美呢!
买全自动洗衣机这件事告一段落。很快,他的大儿子收到了市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接下来公公婆婆相继患重病住院,出院之后婆婆生活无法自理。
生活如同一处悲喜剧,杏花嫂买自动全自动洗衣机的梦逐渐变成了内心深处的一道伤疤,但全自动洗衣机迅速成为了村里的时尚潮流,打招呼的话语是全自动洗衣机,闲谈时的话题也必与全自动洗衣机有关,村支书的老婆当然也不甘落后。
四十岁不到的杏花嫂子,一下子老了十岁,白头发悄悄的爬上了她的双鬓,皱纹无情地出现在脸上。自从儿子上高中,公公婆婆生病之后,杏花嫂子迷茫的眼光总是追随着杏花凝成红红的小骨朵,盛开成朵朵红云,然后心也片片凋零。
当看到稠稠的青涩小杏时,杏花嫂子和老公终于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茶铺。因近两年游客较多,生意还算不错,亲戚朋友的钱急需的钱也逐渐还了一部分,她老公还和村里的农户联合起来,打算办一个是圣女果种植合作社。
杏花嫂在茶香的熏陶下,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好看了。但回到现实,上城一趟的羞辱犹在昨天,她的老公投资圣女果合作社大棚需要的十多万块钱从哪里凑呢?老公因为借不够钱而唉声叹气。杏花嫂忽然想到村支书两天前还说村里有一个精准扶贫项目,可以申请农户贷款,村里只给了两个指标。
杏花嫂和老公准备了一张卡来到了老支书的家,老支书倒是痛快,保证这事准能办成。
在麦子和杏子都已泛黄的季节,乡里和村里一行干部来到了杏花嫂子的家,调查、填表、盖章和拍照。
杏子熟了的季节,杏花嫂的十万元贷款办成了,新华嫂子坐在茶室,又做起了全自动洗衣机的梦。
这时,老支书又来了,归还了卡片:我怎么能拿你的银行卡呢?拿上卡只是为了让你安心,看你前段时间嘴都急起泡了。
卡上存着足够买一台全自动洗衣机的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