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突然就火了,它让无数文艺男女的小心脏躁动不已。
于是,一波又一波的人背上行囊,有的甚至辞了工作,朝着各人心中的远方进发,好像这样就能逃离残酷无情的现实,拥有美好精彩的人生,好像无论我们现在多么凄惨,多么迷茫多么绝望,拥有了诗和远方之后,我们的生活就能如春花之灿烂,阳光普照,岁月静好。
有了诗和远方,你的生活就能不苟且了吗?
朋友小林,工作五年,没有晋升没有存款。由于他性格大大咧咧,与同事的关系不算融洽,工作上也是马马虎虎,在领导眼里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职场晋升无望前途渺茫。
前段时间去女友家见家长,未来丈母娘把他从头到脚的打量了一番:现在什么职位?有房吗?有车吗?什么?你到单位五年了还是一个小职员?还什么都没有?一下变了脸色。
未来丈母娘这关过不了,小林可愁坏了,上班也提不起精神,报告中的关键数据填错了,被领导批评了一顿,还被罚加班重写。
小林在办公室干了个通宵,早上瞪着充满了红血丝的眼睛,恨恨的想:老子要抛弃这眼前的苟且,去寻找我的诗和远方去了。
于是小林借口老家有事请了假,背着行囊出发了。看他的朋友圈倒是玩得挺欢的,拍了不少风光旖旎的图片和各种角度的自拍,还有和很多新朋友的合影。
一个星期之后,小林满脸疲惫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第二天到单位,请假期间耽误的工作还得加班补上,卡上依旧没有余额,出去旅游刷爆的信用卡还得想办法省下来还上,未来丈母娘依旧没有好脸色,连带着女朋友都一个劲地埋怨他,各种嫌弃他,现在想见一面都难,小林苦着一张脸,整天一片愁云笼罩。
这样的生活哪里有乐趣?这样的诗和远方又有什么意义?人一旦迷失了自己,罔顾苟且只想诗和远方,最终只会落得比“苟且”更“苟且”的结局。
如果小林能做一个有心人,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自己的短板,通过学习理财,学习专业知识,学习人际关系,成长自己,而不是觉得拥有了诗和远方,就能摆脱一团糟的生活,就能脱胎换骨重新开始,殊不知这样却让自己陷入更加困顿的局面。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唯有将眼前的一幕幕的悲剧化为一场场的喜剧,才能看到诗和远方的田野。
另一个朋友大友,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贸易公司干了五年,业绩出色人缘好,一路升到营销部总监的位置,可他却突然辞了职,要自己创业。于是破釜沉舟,投入全部积蓄准备大干一场,可商海无情,在风云变幻,形式莫测的竞争中,一年亏光了所有。
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三天没出来,家人和朋友都急坏了。三天后他打开门,家人都小心地观察他的脸色,他却很平静,说:商场如战场,胜败皆平常,我只是在规划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家人都说他前段时间太辛苦,建议他出去旅旅游,放松一下。他却已经联系好了工作单位,准备开始工作了。晚上的下班时间还报了班去充电,说是要多学习多存钱,为下一次创业打基础。他周末还参加了一个远足的社团,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徒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也有人开玩笑地同他讲:那么拼干嘛?人生就是要懂得及时行乐啊,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他回答:在苟且的生活里,怎样才能算是不苟且?回到自己的世界寻找到自己的自由,为了自己的那片海不顾一切,把兴趣当成远方,把过程当成写诗,无论结果怎样,我都相当享受。
这句话的原作者高晓松恐怕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这句话煽动了多少文艺男女的心,对旅游业GDP的增长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可是大家知道吗,你们记住的只是前半句,其实高晓松的这句话是这样的: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远方未必能看到田野,但是人只要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发现生活的乐趣,谁又能说眼前的柴米油盐不是诗呢?
在苟且的生活里,只要能找到乐趣的真味,诗和远方其实就在眼前。
最后,愿你我都能找到那一片海,在苟且的生活里找到心灵的自由,到达你的——诗与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