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乡下的“农家乐”饭店里吃饭,先都要问一声老板是不是用柴火灶煮饭。如果是,一定要把饭多焖个三、五分钟,好煮点锅巴吃。
等到一盆热气腾腾的锅巴饭端上桌子,我一般为了表现自己的牙口好,都是不用汤泡,直接干嚼。
咔嚓咔嚓,嚼着嚼着,不禁又想起了小时候煮锅巴饭的情景。
大人们有时候会忙里忙外忙得团团转,我放学后就抢着往锅门口一坐,添柴加火煮饭。先用松毛、稻草引火,再添些细枝末叶将灶𤎌内的火烧旺,然后架上三、四根粗一点的树棍子用大火煮。
好多次都闻到饭香了,听到外面有小伙伴在喊:“金老三、金老三,人呢?出来呀。”就立刻胡乱架上几根大码柴跑出去疯了。等到想起来自己的任务,慌忙一路跑着回家,一看,哎呀,完了完了,一锅米饭已经变成了一锅米炭......
后来,去外地上学。学校食堂里有时也会把饭煮糊了,站在饭厅的大门外都能闻到一股焦糊的味道。可食堂里负责给我们打饭的阿姨每次都说:“没事没事,吃点糊锅巴,还对胃有好处呢”。其实她就是不说这些糊弄人的话,我们也只有吃......唉。
忽然想念起饭煮糊了的味道来。记得有人说得非常符合人生的哲学: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和喜怒哀乐一样,有必要都要体验体验。和酸甜苦辣一样,有必要都要品尝品尝。
还有人很诗意地说:啊,饭煮糊了,饭煮糊了。饭又煮糊了。可能,是因为我多添了一根柴,也可能,是因为你少加了一碗水......可你却说,都不是,只是因为我们今天换了另一个牌子的米。哈,哈哈哈。
其实,只是少了一个全心全意,坚守岗位的煮饭伙夫而已。我们过日子也是,超出了适合的火候,就会焦头烂额。但是如何从这种过火中寻找到平衡,就需要事先预备好一碗用来中和的水,好让自己在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才能犹如那些传统的大嫂大妈们飞针走线做针线活儿时的熟稔与笃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