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生活于春秋后期,所著《道德经》五千言,文简意丰,涵盖古今。书中境界与哲理思维的正确理解、运用,有益于修养身心、处世治国。
为《道德经》作注者,不乏其人。较早的有韩非子所作《解老》《喻老》,河上公所注《道德经》。通行本中,以汉代王弼注本为最佳,章节衔接紧凑、脉络分明。
《道德经》也称《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道经为上篇,从一章到三十七章。德经为下篇,从三十八章到八十一章。
天地、圣贤、众生,纷纭错杂。人是哲学的永恒主题。哲学必须从认识自我开始。要想解放人类,须先解放人的心灵,这是老子的圣人之道,也是老子哲学的最大特点。
唐朝时,由于统治者的推崇,道家兴盛,道教成为国教。《老子》成为道教三经之首,三经为《道德经》《南华经》(《庄子》)与《冲虚经》(《列子》)。
唐宋以后,儒释道三家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佛家偏重于出世。儒家以孔孟之学为旨要,偏重于入世。道家则在出世、入世之间灵活变通。老子思想的妙用:道在天边,也在眼前,“道”的作用遍及日常生活的角落。
道家思想的代表是老子,对之发扬光大的是庄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老庄之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清代纪晓岚对道家学术评之为“综罗百代,广博精微”。老子被称为“中国哲学之父”。庄子发扬了道家思想,和老子并称“老庄”。道家学说,与儒家、佛家思想,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老子以“道”解释万物的演变,认为客观规律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一章中所说的“道”,是宇宙观和认识论。这一个“道”字,涵盖了种种哲学和宗教观念。
本书分为原文、注释和译文,以及解读文章。原文按照通行的王弼本,结合它本取长补短。注释力求详尽,译文则尽量保持朴实,直译意译结合。力求能使您读有所获,读有所思,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所启迪,以领略《道德经》的大旨意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