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前言一

作者: 林海之蓝 | 来源:发表于2020-11-02 03:28 被阅读0次

【道德经】前言一

骑牛西去

文/林海 

          骑牛西去写书函,言尽人生起远帆。道德经文知道德,五千字字不平凡。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外字聃,世人尊称为老子,东周春秋时周朝守藏室任柱下史。一天,老子骑着青牛行至函谷关外,这一走,便是巡游四海,天地为大,朝堂官爵,一去都不复还了。

          在函谷关外,却被关令尹喜沿路拦下。尹喜仰慕老子的大名,不愿他就这么与世隐退,他死死缠住老子,好生款待,老子拗不过,举起笔写下五千字。这五千字传流至今,成为老子思想精髓,成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就是【道德经】。

          老子是悲观的,因为他不堪这个世界的重负,所以隐退藏匿。因为害怕这个世道,因为看透生死,看穿人事,看够了这个世界的真象。那些斗来斗去,争来争去对他而言没有意思,他想要的是追求生命本质的意义,以及一场精神的冒险之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道,便是世界万物变化的规律,而人也不是规律驯化的一种。从生到死,财富、名声,事业,地位,所有的一切都不曾真正属于过自己,生命的终点,躯体也不过化作一堆灰土,毫无踪迹。老子,也许是第一个敢于真正面对生命本身的人。因此,他把自己对于生命的哲理写进道德经中。

        道德经是如何阐述生命的意义?道德经中出现次数最高的字是道,第二是生和身。道,是老子崇尚的思想,它是宇宙的规律,也是万物的行为准则。当然,老子不仅仅推崇道,他也强调人,以及人生命本身的价值。

【七绝】道德经前言一

文/林海

骑牛西去写书函, 

言尽人生起远帆。

道德经文知道德,

五千字字不平凡。

平水韵十五咸     


       

【道德经】前言二

道德经和人

文/林海

        同于蝼蚁本难同,  生命原来就是空。道德经文知道德,人人平等最高崇。 

        天下皆知美之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美与善,其实是相对的。一个人美,或者丑,往往是人类意识的主观性所判断的,这种思维的方式本身就具有局限性。但是由于思维方式的片面,会导致群体认知的偏差,这才是社会畸形发展的根源所在。比如,有的人相貌丑陋,我们便断定,他的心灵也一样丑陋。可是心灵与外貌并不能等同对待,因此,老子曰: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老子反对对人的善恶贵贱进行区分,必须尊重每个人的个人价值,任其自然发展,顺应人的本性。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把人抬高到和天地一样的高度,这在前人之前几乎是没有的。商周时代,宗教神灵思想浓郁,人对神灵只有膜拜和敬重的份,可老子却把人的意志提到了与神灵同样的位置,体现了他对生命本身的重视。

        老子曰: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洛克托天下。也就是说,珍惜自己生命的人,自身一定是有担当和能力的,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唯有尊重自己生命价值的人,才会同样尊重别人的价值。

        老子反对战争,强调了人,生命价值的珍贵。老子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老子对战争的反感。战争带给人类的,其实是无尽的伤害,将人的生命形同于蝼蚁,弃之不顾。总而言之,老子将目光转向了生命的本身,希望让人的个性能得到发扬,顺应人本身的发展,而不是以各种手段戕害人的思维,使之失去灵气和光辉。

【七绝】道德经前言二

文/林海

同于蝼蚁本难同, 

生命原来就是空。

道德经文知道德,

人人平等最高崇。 

平水韵一东     


   

【道德经】前言三

生命的价值

文/林海

        自然环境自然供,  真理人生觅影踪。道德经文知道德,精神世界可窥容。   

          为什么老子会思考生命的价值,并寻求如何释放人性自由的方法?这与老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老子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是密切相关的。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担任过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一职。这个职位,那必须是学术界一流的人物才行,因此老子必定是饱读诗书的。他通过读书学习,以及对天文、地理、星象、朝代变迁的观察,从中感悟到这个世界的真谛。

            由于当时的周王朝动荡不安,面临着礼崩乐坏的处境,国家都处在衰退之中。诸侯之间你争我夺,互相残杀,而王权已经无法来掌控国家的运行。这让他更加感觉到个人的渺小,人,存在的价值意义到底在哪里?对于精神和意志的探求,是老子最在意的一面。

        那么,老子崇尚的是什么呢?自然无为,这个自然,说的是整个宇宙万物所存在的状态,以及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关注的是人在这个社会和自然环境中是否能够愉快的生活,精神世界是否饱满。当然,顺应人本来的状态生活,才是最好的模样。老子的这个自然或许应该更理解为真。是一种纯朴天然的生活态度,一种朴素真实的生活。

【七绝】道德经前言三

文/林海

自然环境自然供, 

真理人生觅影踪。

道德经文知道德,

精神世界可窥容。   

平水韵二冬   


   

【道德经】前言四

生命的意义

文/林海

          空虚繁杂恶魔降,  快乐人生涉大江。道德经文知道德,精神世界本无双。

          为什么老子的思想几千年来能够经久不衰?终归结底,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思考一个问题,那便是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存在的价值在哪里?然而几千年前,老子便已经转向生命哲学的探求。

          人为什么会不快乐?为什么会找不到自我?精神的空虚和繁杂的欲望,也许是两大罪魁祸首。人,想要触碰自己的欲望,反而被欲望所反噬。人,最终都将走向死亡,但在生与死之间,我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便是自己的心灵,活着的意义便是最终的意义。

          我们努力奋斗,刻苦前进,为了就是自己的人生不那么无趣,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光彩,而不是为了给自己的灵魂有一个归宿。外在的一切,是我们无法把控的。最终,我们还得转向自己,面向自己的心。如何让自己的心安逸快乐?如何去追寻生命本身的价值意义?这或许是道德经中告诉我们的道理。

        人与自然的和谐,回归人的本真,尊重生命本身的意义,这本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追寻。

【七绝】道德经前言四

文/林海

空虚繁杂恶魔降, 

快乐人生涉大江。

道德经文知道德,

精神世界本无双。

平水韵二冬             

相关文章

  • 【道德经】前言一

    【道德经】前言一 骑牛西去 文/林海 骑牛西去写书函,言尽人生起远帆。道德经文知道德,五千字字不平凡。 ...

  • 《道德经》前言

    老子,姓李名耳,生活于春秋后期,所著《道德经》五千言,文简意丰,涵盖古今。书中境界与哲理思维的正确理解、运用,有益...

  • 新版《道德经》前言

    《道德经》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李聃所著。 李聃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做过为周王...

  • 意译道德经 前言

    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翻译成现在的话来说奇妙啊又奇妙,这是万物生发的门户。老子又说:“玄牝之门,为天地根...

  • 以“道”解“道”, 山顶洞人颠覆性解读《道德经》之前言

    《佛道一如道德经》前言 作者:山顶洞人 前言 一部《道德经》,仅仅五千言,却流传了几千年,散播到全世界。尽管无数人...

  • 《道德经》绎读前言

    我是2010年左右跟随黄晓明老师学习道德经的,到现在已经将近十年的时间。黄老师一直鼓励我绎读道德经,但由于各种原因...

  • 读《道德经》有感(前言)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著名道家哲学思想的精髓。 主要论述以思想道德教育,兵法,修身,治国,养生之道。这部经典哲学对...

  • 以“道”解“道”,惊天动地颠覆性解读《道德经》之前言

    曲焕章2018-02-06 22:02:09 《佛道一如道德经》前言 作者:山顶洞人 一部《道德经》,仅仅五千言,...

  • 《佛道一如道德经》前言

    原创 山顶洞人 一部《道德经》,仅仅五千言,却流传了几千年,散播...

  • 《道德经》

    前言 - 关于《道德经》的版本 《道德经》最重要的版本,大概就是这三个:通行本、帛书本和楚简本。 通行本是三国时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前言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jp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