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程红兵说课评课》读书笔记二

《程红兵说课评课》读书笔记二

作者: 任米荣 | 来源:发表于2024-01-09 23:18 被阅读0次

    老师,你能不能换位想想?

    杨绛先生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当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才有机缘看到世态真相。”

    现实教学中,我们一些老师常常忘记了自己当初做学生时的感受,所以课堂教学应换位想想。

    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得知道教师这堂课主要目标是什么?

    其次,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还要知道老师的指令到底是什么。指令要具体明确。

    第三,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要知道这堂课的逻辑关系、逻辑脉络到底是怎样的,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要结构化。结构化的目的在于方便学生理解,方便学生掌握结构化的方式,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一堆的内容条理化、理清楚,把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

    第四,站在学生的角度,整堂课教师没有提出让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学生完全停留在浅表层的信息筛选,情绪容易去疲乏。对学生而言,缺乏挑战学生情绪,容易疲乏。浅层次的信息筛选和深层次的问题应该交互进行张弛有度,难易有度,节奏明快,这样学生积极性才会高。

    第五,站在学生角度,学生想知道教师的评价好恶,原因何在。

    第六,站在学生角度,教师给出的信息一定要具体明确,否则学生会云里雾里。

    教师永远是为学生服务,教师的教学永远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既然如此,教师就应该想想学生的感受,想想在学生的希望和欺盼。

    追问课堂教学机制背后的东西

    英语课上学生用笔敲桌子,老师说英语课是不需要伴奏的。

    历史课上,学生睡觉,老师说:“本以为货币是很有魅力的,谁知在座当中竟有不为金钱所诱惑,依然打他们的瞌睡。”

    教学机制的背后是教师具有一颗很好的教育心态,有一种乐观开朗的人文情怀;教学机智是教师身上的价值观、文化自信的体现。

    百度上说: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表面看来是教师课堂里的灵光一闪,但作者以为这种机智和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教育思维和教育情感互动的产物。思维是课堂机制和智慧的核心,情感是课堂智慧和机智的酵母,最根本的是教师内在的学养、教养、文化涵养的综合,是教师的人文情怀的外在显现,是教师教育观、学生观的外在显现。

    所以教师即课程,教师人格修养产生教学机智,教师的文化涵养孕育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导

    第一,学生为主体,未必要以学生个体行为为序。教师教学要有内在逻辑,引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级思维去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

    第二,师生对话,不要让其他学生游离现场。应该有学生的集体讨论,然后再由学生展示。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必须把握基本的方向,基本的原则,不能让学生把控了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师专业修养的体现

    教师节课程,每个教师走进教室,你就代表你所任教的课程,你的专业修养就会在课堂表露出来,你的知识水准以及敬业精神都会充分表现出来。

    孙绍振先生曾说:“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为什么枯燥乏味,主要是因为语文教师难以讲出学生不知道的东西,课堂要有吸引力。在知识与分析层面上,教师与学生应该有落差。对于文本,如果教师在讲解上不能出新,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分析都是学生在一般资料上就可以看到的,学生就不会信服你,课也不会上的生动。”

    周国平曾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最主要的是两点,一是他本身热爱智力生活,热爱知识,有学习,思考,钻研的习惯,亦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二是爱学习拥有广博的父母本能,真正把学生当做目的,能把学生的进步感受为自己的重大人生成就并为之欢喜

    教育家夏勉尊谈起李书,同时曾经说过,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的比国文数学更重要,这是人格做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其次,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景仰。李叔同先生渊博的知识修养,使他的教学如鱼得水,是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学生。下面尊所说的佛光,就是以深厚的学养为基础的人格魅力

    一个优秀教师,起码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是教师将知识用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生动活泼地教给他们),实践性知识。

    群体讨论

    为了有效的讨论,让每个参与讨论的人有所思考,因此讨论之前应该有静默时分,也就是让每个个体先行思考,没有个体的思考群体的讨论就是盲目的讨论。在讨论进行的期间,是不应该放音乐的,这样会影响专注力,影响思考。在讨论之中需要有评点,学生相互评点,教师的评点,这个时候最好将学生的发言呈现在黑板上,至少应该把学生回答的关键词板书,让学生目光聚焦,否则学生不聚焦,评点就很难进行。

    知识与思维,阅读与讨论

    我们的教学是教人,是教学生,就要考虑怎么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的体操。如果教知识,学生很快就遗忘了,真正学生能记住的是那些动情,动脑,动手的东西,就是触动学生情绪的,触动学生思维的,学生动手实践的,才能令人难忘。《论语》这堂课也有涉及讨论的必要,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汲取中国原典中所包含的精神养料,这就需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理解原典名著的意义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同时这门课程也要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能力,让学生学会质疑。毕竟是现代人读原著不能一味的膜拜原典,而应批判的吸收原典的思想内涵,所以可以讨论历史上名人对孔子名句的使用,或者批判质疑。这种问题的讨论既可以让学生理解《论语》的影响力,也可以让学生深入领会《论语》的意义。总之,在信息筛选阶段、阅读理解阶段,应让学生阅读或者静默阅读,或者放声朗读,在学生思考遇到障碍的深度理解阶段,高级思维阶段,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相互启发,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

    从课堂要素看课堂教学

    一节课有诸多要素,比如教师,学生,教材(教材中的关键词、关键细节),教学资源,课堂氛围等都是要素。如果抓住一个要素深入分析,也会有许多收获。

    其一是从关键词、关键细节看。要素之一:关键词。比如文章中一个关键词,虐杀,学生不知道确切含义,没有查过字典范,老师就把词典中的意思告诉学生,“虐待人致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该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是一种精神虐杀。要素之二是关键细节。文章中有一个小细节“论长幼,论力气,他都是敌不过我的”。范老师认为很有意义,就不遗余力的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明确鲁迅比周建人大七岁,更精确的让学生认识到文本的内在意义。

    二是从逻辑结构看,课堂教学的结构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它体现为课堂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关系。课堂逻辑结构:基于学生问题,确定教学重点,抓住文本细节,适时方法指导,深入进行研讨,跳出文本框架,回归现实自我。

    其三从课程看。从要素与课程的关系看,从更大的范围看,比如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看,这堂课也是一个要素,把《风筝》作为鲁迅的散文来教,在初中语文课程中是一篇非常典型的鲁迅散文,那老师通过这篇散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得一些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鲁迅散文的基本特征,学习散文的特征。

    第四从课堂气氛来看。课堂是一个“场”,这个场就是氛围,氛围也是课堂的一个要素。范老师的课是有梯度的,梯度事关教学的逻辑结构。范老师的课有深度的,范老师对文本有深度理解,切切实实引导老师走进文本深处,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思考,所以表面的氛围上并没有显得那么热闹。

    封闭式教学:就是我们把坑画好,让同学们跳去吧,跳的不准再让你跳第二次,第一个同学没跳好,第二个同学接着跳,第二个同学没跳好,第三个同学跳。

    划过文本的筛选式阅读:就是筛选课文当中的信息来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来填充老师的问题。

    单向度的演绎式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从我们老师自己预示的问题出发,按照教材,按照教参,按照预设的东西先后顺序来教学生。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教学生。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安排。

    拔旱葱式的教学方式:第一个讲完,第二个讲,第三个讲完,第四个讲,这种拔旱葱式的教学方式是有问题的。换句话说,我们的孩子到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他始终不明白。

    什么叫公开课?所谓公开课的第一要义就是研究课是常态课,因为是常态课才有研究的价值,因为是常态课才有讨论的必要,而不一定要把自己最精彩的呈现出来,把自己框起来,规定的死死的。

    但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训练既可以针对人,也可以针对动物,而教育是仅仅针对人的。

    语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精力、阅历和文化积淀和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对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线上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本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创作于这样在长期的柔软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激发学生灵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气质语,教学突出语言运用,突出语文运用的文化特性,这是语文课语文为的主要内涵。

    观课感受

    今天我听了一位英语老师的课,他的课上的很传统,是复习七上第六单元,先说单词,再说短语,接着说重点句型,基本上每个环节都让学生上台去展示,在重点句型的时候让学生上台去讲,他有做题的方法,先画,画完之后在填空是根据短语填空的,第四步他才讲到了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最后进行当堂测。

    这可能是我所听的第一节能听懂的英语课。没什么节奏,太慢了。这节课我认为最大的优点有三个,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上台听写,学生上台讲题,这些其实都是在让学生去动去思考。让学生去展示,我在给学校大群里推的时候说郭老师是一个托举学生的优秀教师。是等我后面再去反思这节课的时候,我觉得这节课没有中心议题。

    虽然是一节复习课,但是我问他这个班里最好的学生在这节课中有没有吸收,有没有知识提升,他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就是在讲知识,根本就没有谈及到能力,更没有谈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看起来就端端正正,但实际上再走下去,每个人手里面都有东西,这或许就是一种实践,需要考虑理想与现实的问题。

    但我最大的疑问是,这节课有没有学习发声?对于董书瑶这样的孩子来说,他没有任何收获,我们老师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作为老师,应该做的是拔高。学生说的不全的,说的不准确的,我们来补充准确,所以呢,这节课我想更多说的是学生提升的方法。

    所以,让学习真正发生真的很不容易,她是理想,但是我们要做的就是落实到行动上,确保课堂教学,即使是复习课也有重难点,即使是复习课也要有当堂检测,从我明天的复习课开始,要拔高,不能仅仅表现在以前的那些事情上,加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程红兵说课评课》读书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wa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