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键词:同质化、算法推荐、选择
有一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的时候发现人很有趣,大多是三五成群走在一起活动,可能是去食堂,去商场等等。我在大学时候发现自己大多数时候也是这样,跟跳舞的朋友一起参加街舞活动,大师课等等。偶然的几次我开始接触得到,开始静下心来看些书,感受一些圈层之外的知识后,我发现现如今很多大学生都进入了一种同质化圈子,过着周而复始,以为充实的日子。
我记得很清楚有这样子的一个事情,我开始仔细规划时间,多进行不同领域的新知摄取以及心理学的自我提升。当时有这样一个练习,可以向自己的好友询问自身的优缺点,来有方向性的提升自我。我问了三四位好友,其中有一位朋友的话令我思考许久:你这人都不错,要是能跟舍友或者同学多玩玩,打打游戏啊逛逛街什么的就更好了。我开始了深深的自我反思,是我很不够友好吗?自我的提升和适当的社交之间我该如何选择呢?随着慢慢地要步入工作岗位,这个问题的答案在逐渐明朗,在一开始我觉得我是该多跟同学们好好玩耍,但是后来发现有的圈层同质化还是很分明的,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固定的娱乐模式或是没有突破性。后来我又明白了同质化,群体心理产生的一些反应,所以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纠结于社交与提升之间的时间选择题,而是切换了一种角度,放在人生阶段中去思考,这个问题不再是问题。
上面说了我对于同质化认识的前因后果,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躺枪的一个例子——智能算法推荐。
前段时间开始短视频app开始火爆,后来很多人开始沉迷了进去,就像某些爆款游戏一样着迷,这是为什么呢?归功于智能算法推荐,就比如你在刷你感兴趣的内容,后台就会记录下来,那么日积月累,系统会给你不断推荐你喜欢的内容,沉迷从何而来?当然是你的兴趣点而来。这是一个闭环,你喜欢,它推荐,你也就更喜欢这个系统。但是细思极恐啊,我们在追求的是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可是同质化、智能算法推荐导致我们更多的人是在缩小自己的认知,是不断在自己熟悉、喜欢的舒适区里度过,这样的生活你不腻吗?
很多人的回答是及时行乐嘛,你真的知道你现在在做的是什么吗?有的人嘴上说着及时行乐,但我也没看出来乐出些新花样,只是把一天复制了365次度过了一年罢了。很多时候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我们可以将其放在人生时间轴上来考虑,你对同质化、智能算法推荐就会有新一层理解和判断。就像一直说的那样:人生仅此一次,得过且过亦是过,但为何不往前推进一步,走出自己的同质化圈子、自己的固定僵化思维、摆脱智能算法的操控呢?无聊、迷茫会出现,但你可以用一种更好的姿态去面对。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在做些什么?你能做些什么?你要做些什么?不要被不相干的一些石子击起心底的涟漪,从前车友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如今生活快如闪电,有选择地去过自己的生活,有思想地去过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地去过自己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