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也想不通,我妈妈会有如此豁达,"来访者向我倾诉,她一脸疑惑的问我:你说,我父母那代人究竟有没有爱?为什么过到老了就这样薄情?
来访者的父亲得了癌症,经手术后,放、化疗,医院的医生告诉他们家人,父亲也就是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了,她们家人都很悲痛,尤其是她,因为姐姐在三年前病逝,她便担起老大的责任,她竭尽全力的帮助父亲,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力上,维持父亲的生命已经有三年多了,这在所有人看来都已经是奇迹了,可是,最近,她很烦躁,她每天都回去看父亲,父亲插的引流管冲洗、换药,复查,都需要她,上周女儿智齿做手术,她只陪着女儿手术结束,女儿裹着纱布的脸肿的像个小猪头,她没留下陪女儿一个晚上,匆匆赶回来,她对妈妈有些生气,妈妈什么也不学,换药也要让她换,给父亲复查,她若不在,宁肯等,既使这样,她说,只要回去看到父亲日渐消瘦,或者,父亲伤感落泪,她不知怎的,对母亲就有很多抱怨,母亲和来看望父亲的亲朋好友高谈阔论,兴致勃勃,甚至有时侯会忘了给父亲准备饮食。
她多希望母亲能肯定她,她一个人扛的很累,本想给妹妹倾诉一下,妹妹抢白她:强势!若不是自己条件不好,妹妹会将父母接到自己家里照顾。
她委屈的流着泪说:我啥也不想说了,我很心寒。
这酸楚的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感同身受。然而,我们可以做的是感谢父母,用分离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接纳生命中的一切。
我的来访者,三年前,经历了姐姐的离世,那种痛苦无法释怀,甚至还有恐惧,接着父亲生病,积极的治疗,精心的照料,企盼父亲能活下来,亲人们,不要再分离,在父母面前,我永远是个孩子,我可以做孩子。但是,世事有多少可以把握?父亲日渐消瘦,体力下降,这些现象都传递给她不好的感觉,父亲虽然已经撑了三年之久,但对于来访者来说,父母不在,她将如何活下去?这个从未经历的事情,将年近五十的她一下子打回了孩子状态,这是一个孩子巨大的失落,这个失落,表达的方式各种各样。
我们都有一些幻想,都认为有一个可能,可以预防事情的发生,可以改变事情的结果,而真相是,这一切早已注定,可是叉有多少人能心甘情愿接受宿命的安排呢?
所有抱怨里都藏着一个内在无助的孩子,对父母深切的爱,这个爱,是盲目的、是无能为力的,又是慌张的⋯⋯
我陪伴着来访者,不需要任何语言,用恭敬、谦卑的心看着来访者背后的更大的系统,相信系统的力量,会在系统的运作过程中调整平衡,这个伟大的力量,貌似以残酷的方式:失去、分离、痛苦。其意义蕴涵着巨大的爱。
我对我妈⋯⋯我打断了她的话,没有比母亲更丰盛的了。
她需要与母亲做内在的链接,但这样的工作,是需要来访者有需求时,我才可以伸手相助,这是系统规则。
董洁专业心理咨询工作室
手机与微信同号
18609960662
戊戌.小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