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就吊轨
《黑镜》在国内的火爆话题性,本来就归于互联网带宽增加,高速的视频媒体传输以及字幕组的无私工作及奉献。此剧展现的近未来把人都“黑”到底的科技,我们用同步互联网传输方式看这个剧,这本身想表达的存在着巨大的悖论。
此剧集无疑对如今技术爆炸日新更迭的科技工具对人的极大影响有一定的警醒作用。进入到第三季半程的《黑镜》,整体评价下滑,但“黑科技”依旧。因集数的扩充已经在国内形成更广泛的话题性,远远超过了之前两季的传播范围。这真的是因为易主美国NetFlix公司造成的么?还是有别的原因?
独立电视台与数据流媒体
《黑镜》首播于2011年英国电视4台(Channel 4),这是一家以实验性、改革性和创新性著称的独立电视品牌。即使如此,英国电视4台播放《黑镜》剧集也冒了相当大的风险,尤其是首播集故事《国歌》。
剧集创始人、制片人、编剧查理·布鲁克创始人的另一个身份是英国知名专栏作家,基本就是一个电视圈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如果你看了他制作的电视系列片《电视毁人生》,你就会明白,他虽然沉浸于电视媒体其实是干着反电视的工作。他详细讲述了电视媒体如何进入人的生活,逐渐的引导最后到操控人的行为以及思维方式的。而《黑镜》剧集的前两季也不例外,前两季成本相对后来较小,英国本土特质强烈,查理·布鲁克一贯的反电视制作手法具有强烈的个人作者风格,相对较小的制作规模对观众也不会考虑太多。
NetFlix公司是一家互联网流媒体平台,早期是影片租赁提供商。NetFlix最核心的技术优势同时也是与英国电视4台(Channel 4)最大的区别就是无比强大的搜索引擎和评价推荐体系。因采取了百万美元的悬红机制来开发其算法,所以NetFlix搜索引擎和评价推荐更新十分迅速而既有效率。说白了,就是前几年非常火的大数据概念,而且NetFlix不存在互联网流媒体转型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以最前端互联网形式存在的。相对之前大的投资和演员阵容,都是传统制作升级的标配,像《黑镜》这种级别的IP,易主后绝不可能不把NetFlix最核心的大数据优势考量进去。互联网平台是无限宽广的,更广泛国际化的受众和海量的数据因素纳入《黑镜》的制作范畴内,意味的不是更大的自由度,而是更多的束缚和限制。第三季度半程的6集,已经体现的再清晰不过了。
第三季之前的结构概念
第一季的三集和第二季的三集,机构安排上基本一致:第一季第一集《国歌》讲述媒体(包括网络)导致的政治衰变与第二季的第三集《沃尔多时刻》讲述的虚拟形象获选的庸众民主都属于媒体(网络)与政治的讨论。
第一季第三集《你的一切》表达私人云记忆双刃性与第二季第一集《归于正轨》表达的网络遗痕再造人都是关于私人网络痕迹记忆的道德讨论。
不管是第一季第二集《一千五百万的价值》的未来宅世界虚拟选秀,还是第二季第二集《白熊》的冒险真人秀旁观者漠视,都有非常强烈的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影射,这也是查理·布鲁克在电视圈一直制作的反电视节目批判的对象。
除了两季中关于网络私人痕迹的两集,其他四集广义上是对电视(网络)新闻媒体与民主政治和电视真人秀参与者与旁观者关系的深刻讨论,6集中有4集可以说是针对电视媒介,这也是查理·布鲁克对待电视媒介一以贯之的态度和立场,而针对“黑科技”和互联网是一些外部设定和私隐道德的人性讨论。
当然我不是在说这其中存在孰轻孰重,只是说明在早期《黑镜》的侧重点与之后续集存在差异。如今看这6集的内容,不夸张的说大体已经成为既定现实,或者已经无限接近现实了。
到了《白色圣诞特辑》,《黑镜》面临了一种任何剧集都无法避免的问题——第二季的收视率下滑,所以英国电视4台(Channel 4)把应该的第三季《黑镜》变成了单集的《白色圣诞特辑》。
如果按照这一集的三层嵌套分析,其实也可以分成三个独立的故事,只是查理·布鲁克把它们贯穿在、网络撩妹直播、意识物联网副本、拉黑情感屏蔽的多重嵌套游戏里了。
就在这集中,游戏性大大的增大了比重,已经从前作电视真人秀那种游戏观众升级到了操控意识副本肆意拉长刑罚周期已做玩乐。意识副本概念本身就具有电子视频游戏特质,而整个所谓“审问”过程,也是一种类似ACG的对话博弈游戏。这就凸显出查理·布鲁克另一个比较特别的身份——电子游戏玩家身份。他就此还制作了《电子游戏:改变世界》这套专题片来探讨游戏的演化以及对人们对世界的影响。
《电子游戏:改变世界》中查理·布鲁克把改变世界的游戏第一名颁给了推特社交媒体软件,互联网本身就是最大的电子游戏,只是每个人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罢了。想想看,从几年前的“冰桶事件”到“鸟叔的《江南Style》”,每个事件就像全世界用推特以及类似软件在玩儿一个大网络游戏一样。其互动性,传播度,反射效应恐怕没有一个电子游戏能比拟的了,而到了最后,可能都不知道起因源头是什么了。
《白色圣诞特辑》中把意识副本的收纳容器设计为冷战时期“BBC号称30年人们铁定会记住的蛋形动画片《Orlov》”中蛋形核弹的形状。那是查理·布鲁克少时最害怕的核恐慌年代,把最恐怖的核恐慌嫁接到近未来的意识副本的容器上,无疑是对当今人类面对最可怕想象的转移。这个转移依然可能成为事实。
第三季的结构概念异变
在NetFlix公司出品的第三季前6集中,《终极玩家》、《圣朱尼佩洛》、《战火英雄》三集都具有强烈的电子游戏倾向,从影像质感到视觉特效都有明显的提升,而在概念到画面的类电子游戏化也显著加剧。
《终极玩家》探讨的是玩游戏或被游戏玩紧贴VR热点,《圣朱尼佩洛》完全脱胎于《白色圣诞特辑》的意识副本紧贴临终关怀和同性平权,而《战火英雄》是虚假洗脑意识下的射击游戏挂靠种族战争移民等问题。
《终极玩家》选择了深层维度挖掘恐怖瞬间致死的游戏设定概念,这与现在大多数游戏的长时间在线游戏多时间存档的设计截然相悖。虽然与超长期在线游戏导致玩家生命损伤甚至至死的现实案例异曲同工,但游戏时间概念设定上不太可能成为现实。
《圣朱尼佩洛》的意识与实体分离的最终关怀,也是自我意识的无限放逐。虽然一个小镇的空间比之前的《圣诞特辑》中一个房间大得多,但无限期的意识放逐,因为空间局限,最终会有无限无聊的那一刻的。表面上的同性真爱,实是意识的自我囚禁,不知道在圣朱尼佩洛能不能自杀?
《战火英雄》太容易让人想起那些第一人称视角射击游戏了,虽然有个奥威尔式的洗脑外衣和种族选择内核。大比重的战斗场面轻易忽略掉题旨的深度,观众只是又看到一个射击游戏版的《1984》。
这三集就像是查理·布鲁克的电子游戏三部曲,不知道是因为易手后在制作上玩家身份的任性为之?优化的视觉展现,类游戏化的设定,削弱了太多《黑镜》原有的视觉媒介批判力度,在《电子游戏:改变世界》中,查理·布鲁克最终表达出游戏的确改变世界的观点,但他始终难以独善其身的来看待电子游戏的现实问题,只能与它保持共舞的状态。
《急转直下》和《黑函之舞》两集都是与美国编剧合作完成,更突显一种杂交质感。《急转直下》表面上的评分评估体系参考了英国福利非人性化的评估体系,剧中的评分系统时趋向同一性的评价标准,而且现实社会是参差多态的,不可能以简单的量化评分来衡量整个社会生态。而最后本集直指的是阶层分化固化,乃至上流阶层的伪善还不如低阶层骂一句真话来的有力。尽管评分概念无法成为现实,但本集的确戳破了人心中的虚假面具。
《黑函之舞》涉及了个人网络私隐安全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个普通人,如果换成一个国际政要或者商界名流,那简直就是一部好莱坞政治惊悚大片了!如果换到中国,肯定不是什么招妓,上色情网站这类垃圾私隐,绝对是一出巨额的网络电信诈骗大案!当然,剧中依然存在这“游戏”人物的性质,似乎隐隐约约涉及了一些暗网文化,但表达上遮遮掩掩,无法确认。如果是常识的黑客窃取个人网络私隐,恐怕也很难说的通。
《全网公敌》在第三季中比较特别,由网络恶言诅咒起始,到最后灾难性屠杀而终,其中借用了《群鸟》等好莱坞灾难片的手法。前后的巨大张力的悬殊,使人看完后细思极恐。这悬殊的张力本身显得那么不真实。在《黑镜》系列中,这集的格局算是最大的了,但庞大的格局意味着逻辑漏洞,过多的灾难类型化设置最后会导致题旨重心的转移。让观者关注最后的追踪而忽略最初网络恶言的起因。
查理·布鲁克做电视反电视,他能做网剧反互联网么?
在《电视毁人生》中查理·布鲁克对电视媒介的批判头头是道,在《电子游戏:改变世界》中以资深游戏玩家推介游戏同样是如数家珍。他的多重身份本身也影射着这个“黑镜”媒介纷杂多元的现实。在做电视节目批判电视媒介无疑是有效的成功的,但当《黑镜》变成了网剧他还是批判互联网么?按他的说话互联网本身就是最大的网络游戏,不管是作为反电视的“电视人”,还是资深游戏玩家,或是小小《黑镜》的制作人、编剧。都无法赢得这个游戏,唯一的选择就是与它共舞,就如他第三季中游戏三部曲一样,游戏之后,也许当初《黑镜》的“反电视”的独立思辨性就不重要了,直指现实的影射力也就逐渐失效了,可能也就变为不可能了,家喻户晓的只有那些无法实现的游戏概念和高超特效技艺完成的完美画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