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舌尖上的非遗,尝尝这坛小窖黄米烧!

舌尖上的非遗,尝尝这坛小窖黄米烧!

作者: 水车118 | 来源:发表于2017-08-18 15:51 被阅读0次

        鹂鸣翠柳,燕剪幽篁;露沾花径,月洒轩窗;暑气渐消,秋意渐浓,经年漂泊,每到中秋,更是分外期盼与父母家人团聚的日子,还有那沁入骨髓,此生难忘的老味道。

        美酒可以唤起你心底沉睡的记忆,更能打动人心的,是这些美酒背后的往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逢年过节或者庙会家里来了亲戚,母亲总会做几样小菜,烙上几张饼待客。当时的农村赶集都要逢日子而且要上午,亲戚来的突然只好就地取材,从自己菜地里摘些豆角、黄瓜、茄子之类的当季蔬菜再搭配些摊鸡蛋、花生米、豆腐丝之类的百搭菜,勤快的母亲总能在很短的时间做出一桌香喷喷的饭菜,最后不忘开一坛“小窖黄米烧”。

        经年不变的话题总是父辈们最爱的谈资,喝到高兴时嗓门都会高上几度,我们则会躲在厨房的门缝处偷偷观察桌上还给我们剩了多少菜,不时还有阵阵酒香飘过来,小小的酒盅满含着亲情、友情,在亲戚们的滋滋作响中又一步升华,桌上那坛老酒似乎永远都不会见底,那一刻的美好就在心底永远定格。

        后来,啤酒慢慢搬上了餐桌,逢年过节串亲戚的白酒也杂了起来,一个正月下来家里能收到几十种不同牌子的白酒,都是被送来送去,但是却少有人喝。

        如今,我们远离了故乡落户都市,朋友们的大聚、小聚大约到饭店,喝的酒也多是当地的流行品牌,内心深处却总也忘不了儿时那坛老酒的味道和浓的化不开的乡愁……

        立秋那天,三五好友约了去吃火锅,朋友送我两坛好酒,席间开了一坛,木塞拔出的一刻,满屋飘香,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味蕾,浓浓的浆子味瞬间开启了记忆的闸门,那一刻我找到了带给父亲最好的礼物!

        “燕山麓,长城下,黄米谷田闻酒香”,大黄米是一种比小米个头略大的粘米,又称“黍子”,黍子是生长于我国北方的一种传统农作物,有着超过一万年的种植历史,含有的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大米和小麦,尤其是蛋氨酸含量,几乎是大米和小麦的两倍。

        正因为有这样的成分结构,且由于大黄米属于低糖食品,其酒体含糖量也极低,使得大黄米酿酒健脾益肾,酒液风味独特、口感极佳。

        作为“非遗”工艺的小窖黄米烧,除了原料独特之外,还有很多独门秘笈传承至今:

1、种酒3年——老熟程度超过窖藏10年以上!

        酒田为20×10×2(深度)的基坑,土质选在粘质纯黄土区域,酒田四角设置4个直径为1.2米观察孔。酒田基层底部和四壁人工处理平整,基层底部采用0.5cm优质生石灰均匀铺洒,选用端午节期前后采拾的干燥艾蒿坑底均匀平铺10cm,四壁周边贴壁铺30cm,酒田内置入新鲜酒糟60cm,每置入30cm酒糟后人工倒脚踩实,至酒糟厚度达到60cm为止。

2、小窖——天然丰富的菌群!

        容积只有大窖的1/2甚至更小。上宽下窄的狭长造型,增加了酒醅与窖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产生更多的香气成分,品质、口感自然更胜一筹。

3、陶坛!每一坛都会呼吸!

        富含铁元素的天然陶泥,在700°-1400°烧制,器形已成但瓶壁依然保留了微小气孔。不透光,避免了可见光对酒体的化学反应;略透气,又不会渗漏,封藏其中的酒体每时每刻都可自由呼吸;

4、原木软塞!我们只选天然的!

        自带木材特有的清香,木塞微小的气孔亦可与外界交换空气,挥发出不稳定的物质,原木与陶瓶的世间绝配让大黄米酒从封存的那一刻起便具有了灵性与生命。

5、鹿血桑皮纸!濒临失传的封口工艺!

        桑皮纸主要原料为桑条,先制成草浆然后经过72道工序加工而成。酒器封口时,糊上数层刷有发酵鹿血的桑皮纸,不仅能延长储存时间,而且能让酒越存越香。

6、手工制酒,良心与匠心的坚守!

        唯有传统手工制酒,才配得上“非遗”的荣誉。匠人酿酒遵循时令,蒸粮、入窖、摘酒、封藏,师傅们口耳相传下来的工艺,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丝毫马虎。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纵使我们祈祷时光再慢些吧,却依然不能不面对父母日渐老去的事实,所以每一次团圆都弥足珍贵。外面的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快到让父母无所适从,他们喜欢的话题总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那些年、那些事。我知道在他们的记忆深处,那些曾经的美好就是父母的青春。中秋越来越近了,我仿佛已经闻到了母亲下厨的饭菜香,迫不及待的要和父亲开启这坛“非遗老酒”,细咂慢品中陪他重温那些年最熟悉的滋味……

相关文章

  • 舌尖上的非遗,尝尝这坛小窖黄米烧!

    鹂鸣翠柳,燕剪幽篁;露沾花径,月洒轩窗;暑气渐消,秋意渐浓,经年漂泊,每到中秋,更是分外期盼与父母家人团聚...

  • 芯儿小语111《骨髓》

    芯儿原创 风刮着骨髓蚀心蚁爬满草堆舌尖上的火焰把夜粉碎夜啜一口黑色窖坛

  • 云南美娇娘,做出了最好吃的建水烧豆腐

    因为《舌尖上的中国》对云南建水烧豆腐的描述太诱人了,所以我们的云南之行,是一定要到建水尝尝地道的烧豆腐的。 大概因...

  • 女儿红

    旧时民间习俗,若生女儿,选酒数坛,泥封坛口,藏于窖内,待出嫁时再取出宴客,故曰“女儿酒”。这一坛大红喜宴上的...

  • 舌尖上的烧仙草

    烧仙草是福建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的传统特色饮品,其中在国内正宗的古早做法有用草直接烧煮的,而其他有用仙草粉,仙草...

  • 舌尖上的青岛“非遗”美食,你吃过几个?

    山海名城青岛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在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是关于饮食的手工艺。这...

  • 舌尖上的美食——烧肝

    说到烧肝,老家人都知道,烧肝和杂格、过油肉在老家齐称为特色三宝,在老家无论在那个饭店都可以尝到,但身处异乡却只能闭...

  • 杭州早餐店排队排到怀疑人生,但好吃到不行!

    哈喽,小馋猫们,你们的舌尖妹又上线啦 上班的早晨总让人发困 生活不易,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就让舌尖妹带你们去尝尝杭城...

  • 舌尖上的美食~瓦坛焖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吃的有特色,更想要在吃的同时能够吃出一个健康的身体...

  • 真正的云南第19怪

    建水烧豆腐 建水烧豆腐又称临安豆腐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汉族传统特色名吃。经《舌尖上的中国》提及过后,临安城的建水烧豆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舌尖上的非遗,尝尝这坛小窖黄米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ja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