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重

作者: 汐暮 | 来源:发表于2023-01-16 09:22 被阅读0次

这几日遇见三件小事,让我发现礼仪之重要。哪怕在朋友、亲人之间,礼仪细微之处也时刻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功夫,礼仪不到位不仅伤害他人,还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力。

读完《论语》又把书上讲的忘记了,这都是因为没有运用到生活中来。孔子提倡礼仪之邦好像在现代没什么大用,而实际上用处无处不在。那些细微之处正是做人的要诀。

    1

邻居们讲到小明,对他大加赞赏,还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如她。

小明在几岁时父母也离异,一直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从小失去母爱,父亲又不怎么管理,让他的日子一直过得很可怜。以前邻居都说他缺发教养,又脏兮兮,和自己的孩子比起来,原本是差之十万八千里。

小明今年十五岁,在县城上中学。大家夸他懂礼貌,见谁都笑眯眯的主动找招呼,在家时还做各种家务事,又喜欢帮邻居做点小事。

据说在学校里也“混得很好”。我问其原因,答案是:这个孩子虽然成绩一般,但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人际关系特别好。据说他非常讲诚信,又喜欢帮助同学,答应他人的事一定会去办到。这让他在同学中有了一定的“名气”和“威信”。他父亲在做蔬菜生意,很多同学的家长通过他,找父亲帮忙代购一些蔬菜,只要答应了交货时间,就一定会在当天办到。办不到,他还会主动买礼物去道歉。

由于做事总让人放心,让他父亲生意居然越做越大,而他小小年纪就获得到了讲诚信,乐于助人的称号。

这让同龄孩子的父母羡慕不已,没想到这孩子如此懂事。而现在很多孩子一回家就啥事不做,也不喜欢与人打招呼,见人总显得很傲慢,更别说帮邻居做点小事。

小明身上有三大优点:懂礼仪,讲诚信,乐于助人。这是做人之本,也让我倾佩不已。

 

  2

各位长辈在我面前念叨一件事。表弟媳妇儿傲慢,对长辈不理不睬。

昨日正好是小舅家女儿结婚,长辈来得特别多,对这位弟媳妇非常不满意。在吃饭的过程中,她没主动去问候任何一位长辈,走时也没去送送。

午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她大摇大摆从我们中间走过,而不是绕道或者从旁边经过。那走路的姿势和表情像骄傲的孔雀,头抬得高高的,不曾看任何人一眼。这让我当时就傻了,羞愧难当。长辈些说:“你看看,她眼睛长在天上去了。你当姐姐的怎么也不说她一下。”

我对她的行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种低级错误她竟然会犯。表弟一向待人老实,彬彬有礼,怎么老婆孩子没受到影响?

她来到这个家快十年,对家里的长辈和兄弟姐妹应该非常熟悉,不会不认识。长辈些很不高兴,觉得来她家没得到基本的尊重。而她的两个孩子,也和她一样无礼。

也许她觉得没什么,但是长辈些心里很难受。礼仪还是必须要有的,这里面包含的是对他人发自内心的敬意和尊重。做好自己,才能相互影响,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个人修养。

孔子提倡礼仪,背后有其深远的影响意义,不是表面几句客套话而已。

  3

娇向我诉说了和她表妹的误会。两姐妹由于平时关系不错,说话就显得非常随意,这次却把妹妹伤害了。

我看了她们之间的聊天记录,其实是非常小的事情。为什么对方情绪反应非常大,就是细节问题。

娇的表妹给她妈妈送了一件衣服,收到后她想着要回送一份礼物,于是立马告诉妹妹要送一条围巾,小妹拒绝了。她觉得小妹不喜欢,又准备送另外一件小妹前段时间向她借的东西。

咨询小妹后又被拒绝了,还很不高兴,并且说这样送礼物让对方很不舒服。娇不明其意,觉得不回送礼物会欠人情。她执意送,对方执意拒绝。最后小妹发火了,说娇一直很伤人,不顾及别人感受,难道不会反省吗?

娇又受伤了,找我说理,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为什么小妹要误会。本来一件很好的小事,却让双方都觉得受伤。

这件事情也让我明白,送礼物最重要的是主动表达心意,还要非常真诚,不是礼尚往来的形式。你的心意如何对方是会感受到的。

如果总觉得接受别人礼物,不回送就欠人情,这其实是给自己和他人增加负担和压力,让人觉得和你相处很不轻松,无法让心里的爱自然流淌。客套和客气,对有些人并不一定就恰当。

对不同的人,送礼物也要选择时机。别人好心好意送一件礼物,断然拒绝就让对方难受。这也在间接拒绝她向别人付出爱,获得爱的机会。而马上又回送一件,也让对方不舒服。

如果娇提前就想到天气冷了,要给小妹送围巾,不是作为回送礼物,对方会非常暖心。主动送和回送,意义不一样。就算要回送也不用马上送出,可以选择其他机会,挑选对方喜欢的东西,真诚送出去又何尝不可。

而她一直想着人情,觉得是还,不是真心送礼物。这在关系好的人之间,确实是让人不舒服。

她和我几年来一直相处舒服,就是因为彼此从来不给对方压力,按照自己的心意温暖对方。她会给我送各种吃的用的东西,就这个冬天就送来好几次药品。而我有好吃的,认为她喜欢的也会平时主动送她。

情谊不是靠一时送礼物积累来,而是平时一点一滴的关怀和真心相待储存起来。对方生病、难过的时候是否有过关心问候?有好吃的东西是否想过分享给对方?这不是礼仪,而是朋友之间的真情。

对需要人情往来的人要用人情。不需要用“人情”对待的,还一直用人情就会伤人。

今年读《论语》跟圣人学习礼仪,待人接物,实际上连皮毛都没做到。

不过也让我学到关于礼仪的两点收获:第一是如何送客人。以前是客人一送出门,我就立马回头。现在才知道这是非常不礼貌的。

这两日送客人比较多,也摸索了一点经验。一定要客人车开走后,看不见对方了才能回,这是礼貌和尊重。如果对方回头看你已经不在了,是什么感受,也许会觉得被冷落了。

孔子送客人是步步到位,需要用心揣摩。应该走在客人什么位置,怎么照顾到每个客人,这是需要不断学习、修炼的功夫。

第二点收获是回复信息。以前经常是随意回复别人的信息。今年在老师身上学习到,要保证自己和对方话也说完,然后说上结束语。这就像挂电话,一定是让对方先挂后才能自己挂,而我一直是自己话说完就先挂了。回复别人信息也是自己话说完就算了,对方有时候发来一两句无关紧要的话,也不再回复。有时候甚至过两天才想起没回复信息。

要让对方看到你有所回复,这和挂电话、送客人是一回事。

儒家提倡礼仪,也是让我们把对方放在心里,忠恕之道。而这些细节自己不注重,就会越来越随意。就连孔子都把礼仪细节看得如此重要,可见它是文明做人的基础。

一直非常敬佩明空老师,也是在他身上处处体现出细微之处的功夫。和他交流,他会让你感受到受到尊重和重视,永远是他最后“挂电话”,不会让你去等待对方是否话说完。优秀的人,会把礼仪细节做得很到位。这除了对自己的修养要求,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人,美化了社会空气。

这几日与人相处,看到的都是做人礼仪的细微功夫,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做得多差劲,完全就是一个粗人。还要把《论语》多读几遍,在实际生活中去揣摩运用,学习他人之优点,细细咀嚼那背后的深意。

相关文章

  • 礼仪之重

    我想请问一下各位,你们理解礼仪这个词的意思吗?你们认为礼仪对孩子来说重要吗,孩子们需要学习礼仪吗? 今天我想与大家...

  • 礼仪之重

    这几日遇见三件小事,让我发现礼仪之重要。哪怕在朋友、亲人之间,礼仪细微之处也时刻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功夫,礼仪不到位...

  • 《这四个细节最感动人,山东就是不一般!》有感

    我们山东人,自古热心肠。 礼仪之邦久,孔孟之故乡。 文化厚且重,侠义好汉帮。 平时在家过,国难上战场。 礼仪仁智信...

  • 与“礼”相遇 好幸运

    中国是礼仪的国度,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国人素以彬彬有礼而著称于世。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是几千年灿烂辉煌传统文化的重...

  • 走进礼仪课堂

    自古悠悠华夏礼仪之邦,学好礼仪,走出属于我们的礼仪之路,打开属于自己的礼仪之窗。 学好礼仪,提高自身素质!

  • 中华礼仪用语,文化的延续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

  • 请记住这些中华传统礼仪用语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

  • 【中学生必知文化常识2】 中华礼仪之礼仪称谓与礼仪用词

    中华礼仪之礼仪称谓与礼仪用词 1.礼仪称谓 礼仪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尊称也叫敬称,表示尊敬之意。针对不同...

  • 优质服务 备战调图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人的一个基本修养。今天我们有...

  • 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礼仪修养与优化自身形象

    大学生学习日常礼仪之必要性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仪之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lz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