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很多小伙伴问我——
你是怎么把一篇文章变成一幅导图的?
这个过程难么?
操作起来复杂么?
当然不难,4步就搞定。
今天,借用北汽福田培训总监、2016“我是好讲师”大赛总决赛评委闫吉伦总的《好讲师的软实力与硬功夫》这篇文章来详细说明一下从一篇文章到一幅导图的简单步骤。
第一步 通读一遍
对于读书笔记来说,通读一遍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尤其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通读了全文,才能对文章的整个主题、结构、框架有个大致了解,在下笔画图时才有心中有数的把握。
也许有小伙伴在整理笔记时会有一些着急,希望边阅读边勾画重点,才能把握对知识点的掌握感觉。
作为手绘思维导图达人,我不反对这样的做法。但不管是记录重点还是快速阅读,请一定谨记——
必须要对全文有了通彻的理解才能开始手绘导图的制作。
第二步 梳理结构
此文中,结构相对简单——
主要从软实力和硬功夫两个结构进行阐述。
而在软实力中,又表达了对好讲师形象、课件、演绎、案例的要求;
在硬功夫中,对心态、基本功、教学设计、素材整理表述了作者的期待。
结构整理效果
软实力——形象
课件
演绎
案例
硬功夫——心态
基本功
教学设计
素材整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闫总在文章中对于软实力和硬功夫的素质要求是综合表述的,而我为了方便导图的呈现,将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梳理,将表述的顺序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所以,在用导图梳理结构时,我们是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呈现文章结构的。
第三步 圈出关键词
所谓关键词,是文章的重要表述内容,也是思维导图重要的组成部分。
用盖房子来打比方:圈出关键词就好比是砌砖的过程——
一栋房子没有砖头没法称其为房子,而一幅导图没有关键词也不是真正的思维导图。
那怎么把一段话浓缩成几个重要的关键词呢?
四个字:提炼要点。
找出每句话里最核心和最重要的词汇,结合结构形式的呈现,就能将大段的线性文字转换成导图形式了。
举个栗子
原文(部分)重现
这就必须要求我们的好讲师懂人性,了解学员的需求,了解成年人学习的心理特点。
时刻以学员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中的各种举例、类比、案例、视频、练习等教学设计较为得当;讲授契合目标学员特点,有新颖、精妙的教学设计;能很好地做到凤头猪肚豹尾。
关键词初步梳理
了解 学员 需求 心理 以学员为中心 举例 得当 讲授 契合 目标 学员 特点 设计 新颖 精妙 凤头 猪肚 豹尾
进一步结构化
原则——以学员为中心
行为——了解 学员 需求 心理
举例 得当
讲授 得体(浓缩了原文)
设计 精妙
效果——凤头
猪肚
豹尾
在这里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下:
关于梳理结构和提炼关键词这两步在读书笔记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到底该谁先谁后,在导图界曾经有过争论。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两步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梳理结构的同时必然会提炼关键词,而在提炼关键词时一定会有结构的呈现。
之所以还是选择把梳理结构放在第二步,是觉得结构的梳理在意识上还是稍稍领先于关键词整理,就像盖房子必先搭建脚手架一样:有了结构才好填充内容。
第四步 呈现导图
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就是水到渠成了。
这里要简单谈一下思维导图的技法要素:中心图、小图标、线条、色彩。
中心图
中心图中心图是思维导图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思维导图呈现要素中最为引人瞩目的部分。
所以,一幅主题突出、形象鲜明的中心图十分重要。
小图标
小图标小图标是重点关键词的有力补充。
通过小图标的补充展示,可以让作者和观者对导图中重要的内容加深印象,提升记忆效果。
而线条是帮助呈现导图的结构和关键词的载体,效果一定要柔和和流畅,就像我们大脑神经元柔软的分布一样。
而色彩在中心图、小图标、线条中的运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突出重点、加深记忆,不管是绘制者还是观者。
经过上述4个步骤的梳理后,现在再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导图呈现,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文章导图记往这4个步骤了么?
重复一下。
一、通读一遍
二、梳理结构
三、圈出关键词
四、导图呈现
怎么样?是不是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呢?
其实, 只要你具备基本的逻辑思考能力,绘制思维导图真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拿起笔,试一试,其实你也可以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