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我的童年”有一半是在重生后,那时候“我”几乎不能动——但是好在我的家里人足够优秀…
所以我一直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成为自己的路!
八零年代的童年,是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的——记得那时,我刚刚恢复行动的能力,虽然一摇一摆,时常摔倒…
但是“孩子”的眼睛里,是不带有恐惧的——他/她只是想“向前”,成为那个开心的模样…
好在长辈们没有把自己的焦虑,太多赋予在这个孩子的心里!
遇到一篇“叫玩与游戏”,对于童年、少年重要性的文章…
其实,可以“疗愈”少年,助力他们/她们茁壮,健康的,就是“玩”——小孩子的“玩”,往往不仅是“疯玩、瞎玩”…
在与同伴的游戏里,我们学会了“社交”与将心比心的初体验。在观察大自然,哪怕是一棵树,一只虫,一朵花的过程里,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不是“书本”里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模样…
书里的形容,却是极好的——只是那是人家的认知与感受。
没有在“大自然”里放肆过的经历——很难,在孩子的内心里,留下生命真切的感受。
其次“玩”——不是学习,没有压力,却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爱好…
那些看似“玩的本领”——在日后,甚至成长的一路,都是助力孩子更加强大的基石!
看见“爱打篮球”,爱运动的孩子说——没有什么“压力与郁闷”,不是一场篮球,不能消散的,如果不能,就“打两场”比赛…
其实“疗愈内心压抑、抑郁”的——不是篮球,甚至不是“玩”…
那些助力生命茁壮,强大的——是“我们”的视野,当见识过“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后。
“我们”就不大会被旅途中的“荆棘”吓到——哪怕“阴沟翻船”,也能够很快再次屹立…
毕竟广阔的胸怀,已经有了更多的“能量”,来感受这个人间的美好,与值得自我付出的元素…
哪有时间内耗,怎么舍得放下人间的美好——这一世为人的“千万分之一的概率”的幸运呢?
这些都是钻书本的牛角尖,不能给自己的获得感——也许它就叫“幸福”!
许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