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点绛唇 红杏飘香 苏轼

点绛唇 红杏飘香 苏轼

作者: 辰希星 | 来源:发表于2022-01-25 20:52 被阅读0次

水边天色向晚,昏黄暮色中细雨袭来,沿岸的行人只觉荒凉凄冷,他虽然感觉疲惫,却也不愿停下片刻。但是很快,眼前就出现了另一番景象,首先感知花香馨逸,随即又见绿树湖光,一座朱红的房屋出现在水边,窗户洞开,帘子缓缓卷起,隐约可见是一女子,正在关注屋外的雨中黄昏。行人不觉驻足,此时再看天地间的荒芜,都觉恰到好处。

这些是苏轼眼前景象,也即心中所想。从词中走近,看看他是如何诉说。

熙宁七年三月,苏轼自京口返还钱塘,在京口得乡书,便作词述怀。

这个时节,盛开的杏花芳香弥漫,柳枝如烟,开始变绿,垂丝向下,好像一缕缕细线,水边有房屋,朱红门窗格外显眼。屋中的伊人卷起帘子,眼前所见只有一片黄昏雨。

苏轼走出想象,晚风吹来,自己屋内烛光摇动。因心中苦闷,愁绪满怀卧在床上。想回去却又回不去。不知她现住在何处,外面芳草萋萋,已经不能找到归路。

点绛唇

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苏轼的这首《点绛唇》是在路途中所作,词中所写明确分为两大场景,从如画的春色中开始落笔,无论飘香的杏花,还是如烟的柳树,都正好处在合适的时间,恰当的位置,成浑然一体,无需增减。一切只为衬托“水边朱户”。

一片黄昏雨没有结束,词人的屋内晚风吹来,烛光摇动,由此可见窗户大开,暗合上文伊人卷帘,屋内的烛光可知时间在黄昏到傍晚,亦暗合伊人开窗所见的黄昏。这样描写,可以将两个不同场景放入连续的同一时间。

再转换视角,朱户中的伊人开窗愁望黄昏雨,这里并不存在词人,词人愁卧在床,也不知“凤楼何在”。不同场景的两人却有同一份相思。但相通的心灵终究抵不过人生命运,正如“芳草迷归路”,在他们之间横亘了太多,不可逾越。

相关文章

  • 苏轼《点绛唇·红杏飘香》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这是一种相思...

  • 点绛唇(红杏飘香)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

  • 点绛唇 红杏飘香 苏轼

    水边天色向晚,昏黄暮色中细雨袭来,沿岸的行人只觉荒凉凄冷,他虽然感觉疲惫,却也不愿停下片刻。但是很快,眼前就出现了...

  • 点绛唇.红杏飘香

    《点绛唇.红杏飘香》作者:苏轼 一一一摘自《绝妙好词》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

  • 点绛唇(苏轼体)

    点绛唇.忧思 晓韵 2021.12.13 不用悲冬,令来缘尽春初笋。 天成勿论。早已空花印。 坎坷人生,...

  • 宋|点绛唇-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闲着无事就...

  • 点绛唇 闲倚胡床 苏轼

    分享的价值就在于,悲伤会被稀释,而喜乐则可以加倍。个体的人身处于社会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人发生联系,所以把人看...

  • 姜夔(白石)好作品有哪些?

    姜夔(1155~1221),字白石。好作品有《点绛唇》和《鹧鸪天》。 1——点绛唇 点绛唇 金谷人归,绿杨低扫吹笙...

  • 【点绛唇】滴漏宵深(苏轼体)

    点绛唇 滴漏宵深 文/冯素萍 滴漏宵深,浑难眠具。频思去。愁肠怅绪。昔日...

  • 点绛唇

    一开始,那扇门是关着的。 我闭门思过。门外应该还有一千株梅树。 梅子酿成的酒,清澈,醇香,甘甜,可惜微凉,喝多了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点绛唇 红杏飘香 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qg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