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系的动力
人生体验中的最大挑战来自于人际关系。关系的动力决定我们如何行动,如何对周围的人作出回应。
所有关系动力中最核心、最主导的是亲密关系。
如果你能够处理好亲密关系,在你的亲密关系中你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真正的成年人,那你的关系生活中所有其它方面都会很容易顺畅地运转。
关系问题的五个基本内容
1.关系的模式——从好到坏再到无以伦比
2.童年对关系行为的影响
3.期望——压力的创造源
4.挖掘金矿:冲突如何将我们带往更丰富的宝藏
5.从“关系囚牢”中解放
关系学习的收获
1.你的伴侣真正是谁?
伴侣的第一个面向就是为你做一面镜子:
无论你的内在正在经验到什么,你的伴侣也正经验着一模一样的东西。他们的行为,他们当下跟你互动的方式,为你反映出你自己内在正在经验到的是什么。 有时候人们不快乐了,他们在关系中不快乐了,但是在看见伴侣脸上不快乐的表情之前,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不快乐着。
伴侣的第二个面向是老师或向导:
伴侣是你灵感的来源,也是帮助你成长的人,帮助你看见并超越你的种种局限从而去到更大的实相、发现你内在更大的潜力,更清楚地看见你真正是谁。
伴侣的第三个面向是玩伴:
伴侣是那个来到我们的生命中,在人生的冒险旅程中陪伴我们的人。一个开启共同生命体验的人,一个同伴,共享人生这趟精彩的冒险之旅的美妙玩伴。
2.关系是通往情绪成熟的道路
当危机进入我们的关系时,当危机进入我们的婚姻时,当我们在与孩子的关系中经验到这些危机时,甚至成年的我们在跟父母的关系中经验到危机时,却会发现,自己仍然像六七岁时那样做出反应。
即使我们在身体上是成年人了,在情绪上却并没有成长。 而关系具有帮助我们成长并成为情绪上的成年人的潜力。
关系的作用
1.关系帮助你明白和经验你真正是谁
透过那些关系的动力,透过那些互动以及你对伴侣做出回应的方式,你会越来越觉察到——你真正的本性是什么、你真正的本质是什么、甚至包括你在这个世界上在做什么、你来这里是为什么、以及你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2.关系帮助你经验到无条件的爱的力量
大多数关系中我们所谓的爱却是以符合特定的条件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只要伴侣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表现,只要伴侣跟你说话,或不去做你不想让他们做的事,只要这些条件得到满足,你就会说你的伴侣爱你。
无条件的爱是一种远远超越了这些施加在你或伴侣身上的要求和期待的体验。
关系的动力里面隐藏着发现和挖掘那个真正无条件的爱的潜能。
3.关系帮助你面对和超越你所有个人的局限
我们生来就受到身体层面,以及头脑的、信念的、情绪的限制。
透过关系的维度,你能够真正地直面那些限制,并看见你能够经验到超越那些限制之外的东西,看见其实你并不是像你所想象地那样充满局限。
4.关系帮助你成为一个“情绪上的成年人”
帮助你以一种真正能够超越不舒服的方式,对自己的不舒服做出回应。而不是出自于愤怒或沮丧起反应。
5.关系帮助你经验觉知的关系是什么。
让你了解觉察到你是谁意味着什么,这个当下意味着什么,另外这个人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让你能够真正在觉知中体验到发生在你和你的伴侣之间的这个互动是什么。
关系的模式——从好到坏再到无以伦比
1.亲密关系里的好时光:
对于重要性和归属感的需要使你在脑海中创造了一个理想中的形象——这样的一个人会让你真正快乐。他是你的灵魂伴侣,对你来说完美无缺。
有一天你认为找到了一个十分接近、甚至完全符合所有标准的人,人生圆满。
2.亲密关系里的“坏时光”:
蜜月期迟早会结束,浪漫的爱迟早会开始褪色。真实世界中的那个人开始不太贴合你脑海中的那个人的样子。他开始显现出缺点或前后不一致的状态,或是你开始看见刚认识这个人时并不知道对方会有的一些性格特质。
3.真正开始斗争:
要求:开始告诉伴侣,目前对他们的表现不满意,期望他们应该如何表现。
控制:试图将伴侣改头换面,好让自己最终得到一辈子都在渴望的重要感觉。
威胁:意识到无法真正改变伴侣时,就开始威胁他们,如果你不做我想要你做的事,我就不会再为你做某件事了,我就不会友好地对待你了,或者我就会花更多时间跟朋友在一起,我就会开始彻底地忽略你。威胁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之一,希望伴侣能够最终明白我们的意思,开始成为符合我们理想形象的爱人。
最后通牒:如果你不改变,我就要走人。
4.绝大多数关系的收场:妥协地留在关系里,或者离开这段关系。
你看着对方,觉得似乎他就是导致你不快乐的原因,这样的情况会出现,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以一种成熟的方式对自己情绪上的不舒服做出回应。这就是全部原因。当生活中的事情变得不舒服时,我们继续像孩子那样行事和起反应。
5.独特的关系选项:进入觉知的关系
要么在一段关系中用你的妥协尽力而为,要么彻底离开这段关系,或是再迈出一步,进入一种超越这两者的状态。
童年对关系行为的影响
我们发展起来的、现有关系中呈现的所有模式全都根植于我们童年的行为。童年的动力以对重要感和归属感的需要为基础,这些需要一般无法得到满足。
童年行为的动机与我们成年以后关系中行为的动机是完全一样的。
1.童年期寻求重要性的特定行为:
寻求关注
这是一种通常被人们称为“积极”的行为,孩子会表现出很滑稽或是很顽皮的样子,或是会做一些创造性的事情,例如为父母画一幅画或送父母礼物。如果他们感觉自己得到了父母正向的注意力,比如一个微笑或拍拍头这样的动作,甚至是某种奖励,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得到了自己需要的重要性。
权力斗争
每一次他们感受到对重要性的需要又觉得它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采用这种基于气馁的行为。
每当孩子有叛逆的行为时,他们是出自于他们的伤痛这样做的。而这个伤痛就是他们感到自己不重要,感到被疏远,或是没有归属感。
如果你因为他们有那样的行为表现而惩罚他们,有可能你只会更多地得到那一类的行为。
报复
孩子试过了寻求关注又无法得到,再因为仍然需要关注而去尝试权力争斗,而最后得到的也只是惩罚或忽视,孩子就会诉诸第三种行为,被称为报复。
他们会做一些真正试图伤害父母的事情。他们会打碎父母珍视的某样东西,或是,很常见的一件事就是他们会在学校挂科或学业表现不良。
报复是孩子表现出来的一种极端形式的行为。
当你看见某个孩子报复父母时,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这个孩子的痛苦和气馁已经到达了很高的程度。他们的内在真的真的很伤痛。
惩罚会让孩子以某种方式改变行为,但是他们并没有释放那种报复的感觉,长大以后他们还是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伴侣伤害我们时,我们以伤害还之彼身。
放弃
当孩子使用上述行为都没有起到效果时,就会放弃,任人摆布。
一是他们真的放弃,不再试着去做任何事,变成那种非常消沉、怠惰的孩子。
或者,他们会表现得没事一样,好像自己在做着父母让自己做的所有事情,但是内在的感觉却是不再为自己有任何的追求,放弃任何快乐的度过余生。
这四种行为完全是自动的反应。这个模式并不会随着年纪的增大而改变,成年人行为背后试图从他人身上获取重要性的感觉的动机与童年期一模一样。
延续使用童年期建立起的关系模式的核心问题:在情绪上你并未长大。
2.童年行为与成年后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行为之间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围绕着对归属感和重要性的需要
这些需要是你童年时期所有的行为的动机,而当你进入一段关系时,你在关系中的所有行为也都以此需要为动因。
两者都跟不满足感相关
只要我们还在外在寻求对重要性的需要的满足,它就不会得到永久性的满足。
关系中所有困难的来源:你的伴侣无法让你像你想要地那样快乐。
期望——压力的创造源
期望是婚姻中的一个正常部分,期望一旦被设立,关系里就一定有压力存在。
随着我们在婚姻中的成长,我们需要面对我们的期望,但是总有一天我们的成长会超越期望。
1.期望是如何形成的
婚姻是一段基于对特别感的需要的关系。
你带着童年期未被满足的对重要性和归属感的需要,进入一段婚姻,你想要在其中感到自己就像世界上最特别的人一样。你创造了一个浪漫的理想,勾画出什么样的关系会让你感到特别,期望也正是在此被建立了出来。
2.期望如何影响关系
当对方没有足够地满足你的期望,没有以你希望的方式满足你的期望时,这些期望就会导致一种失望,继而导致操控性的行为,试着为对方做些事情,好让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而这只会带来更多的挫败感。
我们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我们并不真正知道我们真正的重要性是什么。
我们必须做点什么来证明我们的价值,那个价值还必须由我们之外的人来确认,由某个对我们重要的人来确认。当这两方面都实现了,那时我们就会感觉自己得到了什么,变得完整了。然而问题在于,不出几天的时日,那个感觉就不在了,我们又必须再做点什么,必须再次从某个人那里获得那个特别的感觉。
这就是人性,它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的关系有着最大的影响。
3.觉知的关系的首要原则
你,是你的快乐的源泉。要在内心获得快乐的体验,你已经拥有全部所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