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三年级语文组的教研活动围绕在群文阅读下培养学生的思辩力进行了研究。
利用每周二的教研时间,大家一起学习了,有关群文阅读的理论知识——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为了落实这一教研活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一组文章时,能够从广度、深度、甚至温度中去探求文本之间的内外联系。
苏媛媛老师在教学完《昙花》一文是,有意识的与《槐乡五月》进行的对比,两篇文章都是写得花,但是两篇文章的写法又有何区别呢?不仅让学生知道两篇文章是如何写花的?还知道作者为何要这样写,表达的怎样的情感?
第五单元的三篇文章《“超级球迷”邓小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虎门销烟》都是写人的文章,这样的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这组文章的最大特征在于可讨论性,也就是给予学生一个思考和赋予意义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这个空间了解更多写人的方法!
崇灿老师在执教《恐龙》时,将综合性学习《探索恐龙世界》进行拓展,
三年级第一次出现说明文,文中出现了那些说明方法要如何交给学生,教到什么程度呢?这是教研的重点,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潘新和教授在论及语感的时候,说到“文体感”,“ 所谓的语感,都是在特定文体中的语感,是在‘文体感’制约下的语感。一个没有文体感的人,是不可能有良好的语感的。”阅读这样的说明性文章,学生要在心里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界定,知道自己不是来接收恐龙知识的,而是来学如何写恐龙的,并有此习得围绕特点写具体的说明方法。如果学生能有这样的意识和收获,那才是此课教学的终极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