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到底是精神鸦片,还是心灵解药?
1
不知从什么时候,心灵鸡汤比当年的港台歌曲还要风靡还要流行,独特的鸡汤文也成了大众文学一道杠杠火爆的文体。
有网友调侃每天打开手机:“早晨除了油条豆浆,还有心灵鸡汤。中午除了炒饭麻辣烫,还有心灵鸡汤。晚上除了星星月亮,还有心灵鸡汤”。
大家对于心灵鸡汤的不同态度,还出了两个段子:
反对派:
黄鼠狼在养鸡场的山崖边立了块碑,上面写着:“抛弃传统的禁锢,不勇敢的跳下去,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鹰!”, 接下来这畜生每天就在崖底吃着摔下来的鸡。原来心灵鸡汤都是黄鼠狼这厮炖的。
结论:心灵鸡汤就像罂粟花,看上去很美,实则是精神鸦片。它叫人雾里看花到处是朦胧美,使人糊了眼、蒙了心,久而久之使人偏离对社会的理性认知。
支持派:
“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这句出自电视剧《刀客家族的女人》里的台词,竟然被演绎成了现实中的故事,说一个失恋女孩准备跳河,一个路人上前就说了这句话,那个女孩听了恍然大悟,拍拍屁股没事一样的走了。原来心灵鸡汤关键时候能救人命啊!”
结论:心灵鸡汤是一种安慰良剂,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可以怡情,亦可移情,挫折、抑郁时疗效显著,秒愈!
别看我们有时被人捏着鼻子灌过不少碗心灵鸡汤,但这道汤的名字和配方却是一位外国人创的。
杰克.坎菲尔德,60年代在哈佛上大学,学的是当时嬉皮士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中国历史。嬉皮士唾弃成功,这个学士学位确实没有什么用处。
到八十年代后期,他欠债十四万美元,每天靠下面条过日子。45岁生日时,他用一张大纸,画了张一万美元大钞票,挂在墙上,没事就盯着看。
紧盯目标,果然有用!从那天开始,他决定开始做个励志书作家。
但是去哪搞那么多激发心灵力量的故事呢?
他想了一个好办法:请“广大群众”来稿,而且每个说故事的人都要签字保证自己所讲的故事是真实的,这样谁也无法说他在编造了。
不久书写好了,大约100个小故事,都是让人激发志气、有所作为、天天向上的。
好多故事真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例如一个独腿人坚持训练,夺得网球赛冠军;一个84岁老太太跑完马拉松;一个残废的孩子,收养一条流浪狗;
想到小时候奶奶熬鸡汤给他补身体,于是书名取为《心灵鸡汤》。
催泪+励志,永远都是人内心孜孜不厌的情感需求。
结果《心灵鸡汤》第一年就狂销800多万册。至今卖出8500多万册,还被翻译成47种文字,世界上最畅销的系列读物之一。
其实这册书诞生的过程比书中的任何一个故事还要“心灵鸡汤”!
2
如果拿励志、正能量、哲理等这些关键词作为心灵鸡汤标签的话,那么我们的鸡汤史比杰克.坎菲尔德的要久远丰富得多了。远多少?才两千多年而已。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些诗句现在连小学生都会背。
问题是为什么这些文字流传了上千年至今仍然被奉为国学经典、日读日新,而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有很多却甜的发腻、发腥、招人诟病呢?
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来尝几口我们现在流行的心灵鸡汤是啥味道。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意淫自嗨型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恕我直言,你若不再这样,我们还可以在一起玩耍.
2.鸡血话唠型
身再累;心再忙,也别丢梦想;
山再高,路再长,也要向前闯。
崭新的一天,早安!
生活永远都给有梦想的人第二次机会,这个机会叫明天,晚安!
这种人比闹钟还准时,还特别客气,早上早安,晚上晚安。
3.名人名言型
什么谁的经典语录、谁的十句话、谁的人生几堂课、谁的成功智慧、人生真谛、给谁的几封信和成功的几个习惯等。
真是个好学生,名人名言从小学听到现在还听不厌!
4.生拉硬拽型
彩虹,在大雨后出现;腊梅,在风雪中吐蕊;
雄鹰,在险峰上空盘旋;人,在困境中弥坚。
拼音学的不赖,读起来真挺押韵的。
5.断章取义型
同样是一个B,往北走是NB,往南走就是SB,所以人生的方向很重要。
啧啧,你英语真好!是英语老师教的吗?
6.故作高深型
有一种智慧叫做大智若愚;
有一种真理叫做大道至简;
有一种善良叫做上善若水;
有一种力量叫做素者无敌;
我知道你家有本成语词典!对了,你怎么不去参加诗词大会?
7.自我安慰型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就想想还有人失去了双脚。
你这么想得开我都不忍心安慰你了。
8.主观启发型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说的对,其实夏天也不远了。
9.佛说禅语型
佛说: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怪不得长大后就不爱听妈妈的话了,原来信佛了。
10.哗众取宠型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好吧,我终于被你打败了,虽然我很想活着回去。
本是养心的鸡汤为了迎合大众化口味,采用快餐式文本,进行了空洞的励志化包装,结果就变成了鸡血!
3
心灵鸡汤的主要受众和传播群体有涉世不深的学生党童鞋们、暂时处于逆境的弱势群体、喜欢晒自己多愁善感的小资文艺青年和闲的发慌内心寂寞的鸡汤控,还有就是有目的的利益群体。
社会的竞争制造了贫富差距,先天资源分配的不平衡让很多处于比较弱势的群体对命运不满,对财富和改变命运的渴望急迫又艰难。
社会的变迁又让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信仰,内心迷茫彷徨,空虚寂寞,但又特别期望获得别人的认可。
因此需要心灵鸡汤来滋润疲惫的内心、激励斗志,心灵鸡汤的励志和哲理等成分恰恰迎合了这些需求,很容易就能引起很多人共鸣。
另外就是我们都想从外边的世界汲取营养,让自己变得强大,快速成长。心灵鸡汤所谓的教导、哲理在他们眼里就是至理名言,既有道理又显得高大上。
互联网的普及让鸡汤来的比叫外卖还要便捷,由此诞生了所谓的励志学成功学。
一批标榜自己的什么励志大师、情感专家和成功教练为了利益制造了大量的心灵鸡汤来当做教材,吸引眼球让人膜拜。
因为鸡汤比较好卖,生产成本还相当低,更没有标准来衡量是否是假货。
作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人类群体,我们的确不仅需要一日三餐来给身体提供能量,还需要精神和思想来完善自我,滋润内心。
我们也的确需要在逆境中自我激励,对未来的阳光积极,对生活阅历有所领悟,对命运的自我救赎,有的鸡汤的确有一定的启示和道理,但是剂量太大就过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和经历,别人的感悟总归是别人的感悟,拿来主义有时会迷失自我,丧失独立的判断力,永远活在别人的框框中。
励志学和成功学本身也根本不会造就成功,虽然流行了这么多年,出了这么多所谓的大师,无数人趋之若鹜,至今还打着“帮助别人成功就是最大的成功”这个招牌!
那些精心炮制的鸡汤,往往只是揭示事实的某些方面,从中抽离出自己需要的部分,因此它一般是偏颇的、情绪化的,始终无法代替面对现实的理性思考。
而正是因为它剔除了冰冷的现实而呈现出温热的情怀,才好博得众生喝彩。如果不加甄别妄自进补,则“彼之鸡汤”,很可能变成“吾之砒霜”。
与其喝那些鸡汤,不如买只老母鸡,回家下厨房自己熬,补心又补脑,还增强免疫力!
作者 :杰Sir1985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侵权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