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我认可之旅19】重新养育自己,就是更新“内在客体”

【自我认可之旅19】重新养育自己,就是更新“内在客体”

作者: 东风阁主 | 来源:发表于2023-02-13 10:10 被阅读0次

精神分析中经常说,一个人早年的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古话也说“三岁看老,七岁看大”,说的就是孩子早年的养育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个巨大是表现在对一个人“人格”的塑造。

幼儿教育中有名的“蒙氏幼教”也非常看重儿童早期的抚养方式和养育环境,和精神分析虽然是不同的研究系统,但同时都认为早年的经历就形成了一个人的核心人格。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早年的经历是怎么固化,并在成年以后依然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答案就是“内在客体”,或者叫它“内在父母”。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呢?

父母在和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父母外在的状态、神态、应对事情的方式,内在的恐惧、焦虑、愤怒,都会被孩子用某些特定的方式,内化到孩子头脑当中。

这样子,孩子和父母建立的关系,会在孩子头脑中形成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就会形成他们的“内在客体”或者叫“内在父母”,内在父母是一种关系的体验,或者说是一种关系的模式。它会影响一个人之后建立的所有关系,也就是一个人小的时候和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的模式或状态,那么他长大以后和别人建立的关系模式,也是类似的,因为这种感觉他更加熟悉。

这也就是我们说,我们其实都是活在过去的关系当中。

所以,早年的经历,就是通过内化到我们头脑中的“内在客体”来影响一生的情感、行动和意志。

而如果要真正意义上改变自己,也就人格上的改变,那就是“内在客体”的更新换代,剔除老的替换新的,我经常说的“养育自己”,就是通过创造新的体验来改变我们的“内在客体”,新的“内在客体”形成就能带领我们走向新的生活。

下面是“客体关系理论”对更新“内在客体”比较学术的表达:

随着人格的成熟,内在的操作也不断完善。自体重新评价内在客体结构,根据他们的价值对其进行分类,有些客体能继续加强自体,而有些则变得与自体无关,其他那些占据空间却已经被挤出好的、新的体验的客体,必须被删除。

例如,有严重问题的父母客体可能会占据一个十几岁孩子的心灵(自体),使得这个孩子不能对广阔的社会群体和知识系统产生新的体验,这个孩子可能一直被这些客体所控制,以他们的形象来构建新的客体关系,或者这个孩子可能会拒绝实际的父母,同时也排斥相应的内在客体,在客体的排除中,客体很惋惜地被从内在空间中删除,被删除的客体失去其动力方面的重要性,也不再对自体有任何特殊的意义,或与自体有任何关系。

摘自吉尔·萨夫《客体关系入门》

以我自己举例子,来谈一谈怎么通过重新养育自己创造的新体验来更新内在客体。

我以前的自体当中,有非常严厉的“禁止性超我”,这个东西是我爷爷传给我爸爸,然后我爸爸又通过不经意的情绪传递给我,使得我以前在做什么的时候,总会有一个感觉冒出来告诉我不能这么做,这就导致在生活中只要有人的地方,总会表现的有点不知所措,这就是旧的“内在客体”控制的。

那么如果要把这个父母传给我的“禁止性超我”给删除掉,就需要创造新的经验,或者叫体验。

这里有一点很重要,有些人觉得只要认知上改变了,或者直白点说就是道理在逻辑上懂了,那么就能改变,事实上是完全不可能的,人的改变永远是基于情感驱动着行为,所以要改变就要自己真真实实地去体验来创造新的情感体验,否则人格就不可能有所改变。

我用的方法也非常简单,语言的力量启动,实际的行动创造体验。

我看到过一句话,叫做:“允许生命中的一切发生”,我体会了一下,我小的时候,在“内在客体”的控制下这个不做那个不做,匆匆几年过去人就没了,何必呢,还不如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指导接下来行动的,就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的那句话“如果今天是我活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天,那么我要做什么?”

在最初,我宁可“绝对允许”,只要是自己发出的动力,都尽量满足自己,这就是绝对允许。比如,去买衣服,以前看到贵的、喜欢的,旧的内在客体就会控制我让我不买,但我直接买不带犹豫;有什么事情在头脑里出现,就立马投入时间精力去做,旧的客体会阻止并降低动力,我就全情投入做出成果...

慢慢地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旧的客体就慢慢死去,失去发挥作用的动力,新的客体就生长起来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要想活得好,毫不犹豫杀死坏客体,创造新经验迎接新客体。

相关文章

  • 武志红心理学课 关系

    性格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 客体关系理论 ,你当下的关系模式,反应了你内在的关系模式,也就是你童年时和父母等养育者的关...

  • 超越自卑(570)

    今天我想用客体理论,分析自己性格的形成、展现及改变。所谓的客体,说的就是除了自我这个主体之外的那些客体,客体和自己...

  • 自体、行为主义疗法——我在奇才平台精神分析成长第七课

    每一人内在都有自体客体单元,他人怎么看你,他就是你内心里面的客体,从内在客体单元从一个僵化的模式松化,外在回归内在...

  • 认同评估

    原始内在表征,最初客体关系 基于早年与原始外在客体的来往 持续的可修正的自我的一部分 自我三部分,古老的自我概念,...

  • 客体关系与心理咨询

    婴儿受养育者本人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内化,形成自体和内在客体模式,投射于真实的外边客体有三种结果。一是被全盘接受,是强...

  • 内耗来源于哪些方面

    第一,来自固着,固定沉着于早期没发育完成的位置,第二,认同了内在客体,内化了养育者带给自己的感觉,第三,不允许休息...

  • 批评我会,表扬就算了

    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真的是看见自己内在小孩并重新养育自己的过程。 我两个宝宝都是在我妈这边,因为远嫁,所以产假休...

  • 这个世上有很多色厉内荏的人

    我们内在的自我否定程度,直接决定了对他人认可的需求强度。 一个不能认可自己的人,才会那么需要别人认可。一个极度...

  • 客体关系—理论(笔记)

    一、什么是客体关系,客体关系=客体+关系,客体指人类客体;关系,即与他人的关系。 1、外在的 or内在的 2、虚...

  • L5 目标

    最主要是找到自我内在动机,也就是目标是自我认可的,能让自我快乐和满足。 根据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模型 人生分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认可之旅19】重新养育自己,就是更新“内在客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yd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