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仰大名,但也许是期望太高,本算不错,徒添失望。
《黄金时代》出名主要是因为小说中有很多的性描写,但按照评论家所说,这样的描写反而显得真诚。
摘自百度的评价:“小说让读者了解非性年代带给人们束缚的同时,也用稀松平常的口吻展现了人们对性的真诚渴望,竭力规劝和引导着大众对性的健康认知,这对节制原欲时期的人来讲是写实快感的还原,对现代人而言,也是—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表达。”
确实,他的勇敢揭露值得赞扬。可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
1,人们因为嫉妒硬是说不是“破鞋”的女主人公陈清扬是“破鞋”,而当她真正和王二发生关系后就没人说了。而她为什么要和王二发生关系?因为她更不愿的是“本来不是破鞋,偏偏被说成不是破鞋”。她的勇敢值得敬佩。他人强添罪名给无辜的人,只是因为看不得别人好,这是人性的一个缺点。
2,陈清扬一直坚持把性与爱分开,更体现了她对物化女性的反抗。如果因为性就爱上某个人,那爱岂不是太廉价了吗?人和动物都拥有性欲,这是无法舍弃的本能,而分开人和动物的就是人拥有爱。一个人有了爱的能力,又怎能把她当做物品?
至于王二,更像一个只有性欲的人形野兽,不知到什么是真正的爱。作者把王二写得很丑,我不知用意,可能是说丑人也拥有性欲吧。其实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那个时候可能人们忽略了,没有意识到性是人类的本能。
王小波是勇敢的,但现在不是那个耻于谈性的年代了。耻于谈性的反面就是时时刻刻把性放在嘴边,不谈性似乎就不算文学家似的。
衣食住行性,都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东西。现在这个时代,衣食住行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要,更要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所以要外表更精美、内里更有文化价值,还要分出阶层,满足人的虚荣心。而性在我看来还是有些不同的,不可能专门有人研究哪个体位更艺术吧。当性与爱结合时,才能获得更大的精神满足。
高晓松说王小波是神一样、心目中排第一的作家,我不是很赞同,因为他品味太差。(我觉得这几句没有必要,但我实在忍不住想吐槽一下)。王小波算得上好作家,排第一远远不够。
有人评论说,王小波的作品超越世俗,能让人追求精神的自由。其实在我看来,境界高的人能从一朵花中看到自由,境界低的人用多长时间走多少路途都找不到自由。
最后评价,王小波有思想,但既不够深刻,也不够广博。我和他的缘分如不意外,就此尽了。
一家之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