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瑾口寓言
街上来了家卖白菜的,拉了一大卡车的白菜。邻里邻居一看车,就匆忙赶回家里提了几个编织袋子又跑出来。很短的功夫,街上就像赶集般热闹起来。他们这是干嘛呢?是什么活动?街里来了明星吗?

都不是。他们都去买白菜哩。随着菜贩子喇叭里的一声喊:白菜到了!家家户户就都出动了。天气到了,北方人一年一度的“囤白菜”活动就开始了。家家户户像竞赛般,争先恐后赶到白菜车旁。
“我50斤。”
“我家还有我老丈人家,得200斤吧。”
“俺家250。”“说啥呢?”媳妇一巴掌把250拍回去,“220斤差不多了。”
几个在此地居住的南方人路过看到这一情景惊诧,心里纳闷:这是干啥呀?白菜要涨价了?

说起囤白菜,这可是中国北方人每年的生活传统。白菜,出现于公元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菜,且有多种种类,山东胶州的大白菜、北京的青白、东北的大矮白菜,以及山西阳城的大毛边等,都是白菜种类的一种,广泛种植于我国北方地区。
白菜内部水分充足,新鲜的大白菜帮白如玉,轻轻地扎一下,就会出现清晰的指甲印记,再多用点力,就可能“嘭”地一声折断了。白菜帮子折断以后,断面十分整齐,脆脆的,折断后细看还有晶莹的内部水分挤成珠状往外冒。白菜外部,由薄大的叶子一层裹着一层,襁褓便是如此,里面的脉络清晰可见。颜色翠绿欲滴,诱人得像冬天里的一股小清新,让你忍不住想生咬一口,去尝尝这翠绿里边的味道,是否也像看着那般清香甘甜。

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在这漫长而寒冷的冬季里,过去的那些年代,我国蔬菜种植技术还不发达,经济还并不太好,人们冬天只能吃到有限的几样蔬菜。在这种情况下,白菜与北方人民的亲近性就显示出来了。白菜耐寒耐冷,头年种,次年生,在冬季只需盖上一层塑料布遮盖便可安全越冬,且多产量大。

常说动物冬眠要储存食物,北方人越冬正好就可以储存白菜来作食物。这时候,多产的大白菜自然就成了人们最好的选择,而且,与马铃薯、萝卜等冬储菜相比,大白菜吃法多样,柔嫩的叶球、莲座叶或花茎都可食用,可炒食、作汤、腌渍,小心照料、慢慢吃的话能吃到来年开春呢。在往昔物资匮乏的年代,每当冬天来临之际,家家户户的北方人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场抢购大白菜,然后拉回家,储存进菜窑子里。

“冬日白菜美如笋”,大白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就有“百菜不如白菜”的说法。北方居民在冬天的时候会做“白菜炖豆腐”、“醋溜白菜”等等菜肴。像如今,朝鲜半岛的泡菜,我国东北出名的酸菜,都是以白菜开发出来的。白菜可谓是“菜中之王”。人民这么需要它,你说,冬天不囤点怎么行呢?

北方囤白菜的传统也不是一天两天,正史中关于百姓囤白菜的记载比较少,这毕竟只是百姓自发的行动,无关宗教、无关皇权、无关仪式,只关百姓自己的生活。但已有文述在民国时已是传统,梁实秋在他的《谈吃》一书中就曾描写道:
在北平,白菜一年四季无缺,到了冬初便有推小车子的小贩,一车车的白菜沿街叫卖。普通人家都是整车的买,留置过冬。
新中国成立后,囤白菜之景更盛。各地菜店和菜站的大白菜都是晚上上货,早上出售。由于抢购的人多,一车大白菜很快就能卖完,人们再买就要等下一趟车。这个时候等的人就要着急了,因为不知道下一趟车什么时候才能来。于是,很多人就在天不亮的时候去菜店门前排队,争取能买到第一趟车上的白菜。

这种景象放在今天这个时代,只有双十一能与之媲美,谁不买点儿心里都不踏实。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人也为“囤白菜”着过急。1959 年,周恩来总理发现当年的霜冻来得早,有可能使大白菜受冻,便指示北京市的领导紧抓郊区菜田的防冻工作。
“囤白菜”也一直都是国家北方大事。1982 年10 月,陈云在写给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信中也提到:北京、天津烂菜问题是一个多次发生过的事情。“立冬”,今年必须避免烂菜。因此,生产、流通、消费这三个环节必须立即组织好。因为菜“烂与不烂”,只有几个小时的关键时刻。大白菜是当家菜类,因此必须安排在前。

现在人民生活逐渐优越,但白菜的地位没变,“囤白菜”仍是北方各家各户到越冬时节的一个传统。有些年轻人不理解,疑问:现在超市都能买,还囤啥啊,占地方。长辈不以为意:超市囤的哪有自己囤的安心?
怎么样,您家里囤了没呢?没囤就要赶快了,我先去喽。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
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