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为你好”的父母永远意识不到: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为你好”的父母永远意识不到: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作者: 一刻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19-11-19 17:49 被阅读0次

    中国父母群体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我做这些都是为你好。

    一种名叫“为你好”的定语,为无数父母提供了绑架孩子人生的道德工具。

    他们用无数个为你好的借口来按头孩子的人生向自己期待的方向前进,但很可悲的是,他们并不会意识到:他们的孩子,其实并不是自己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这样的一句话听起来似乎很奇怪,自己怀胎十月生的含辛茹苦几十年养的,怎么就不是自己的孩子了?

    知名作家冰心女士在翻译纪伯伦所著的《先知﹐论孩子》时,给予了它的译文这样的解读: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生育”一词所涵盖的人生几十年的行动,其前提并不是孩子的主观意识“我想要来这个世界”,而是父母们对生命的延续带来的渴望,才得以让儿女诞生。

    所以纪伯伦说,孩子是借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却并不是从父母而来因此成为父母的附属物。

    每一个小孩,都有其完整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人生,这些都不属于除了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个人。

    但中国式父母,大多都并不这么认为。

    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社会里,把父母的指令当作天一样信奉,已经是被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并如此相安无事的度过了几千年。

    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婆婆心里不爽要休了正房,丈夫就不得不这么做,这是人人皆知的《孔雀东南飞》里的悲戚。

    时间流转到已经相对自由的今天,父母以各种借口相逼拆开有情人另外安排一个结婚对象,也依然是很常见的事情。

    中国式的父母,用“我是过来人,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的借口,彻底实现把孩子的独立人生变成自己的附属品的目标。

    电视剧《小欢喜》

    几乎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为你好”的父母的身影。

    为你好,所以写不完作业不准打球看电视。

    为你好,所以专心做学术,艺术都是歪门邪道

    为你好,所以大学专业必须听我的,出来才好找工作和嫁人。

    为你好,所以工作不要紧先抓紧结婚。

    为你好,所以孩子不能只生一个,争取三年就生俩。

    为你好,所以你的人生,要听父母的。

    这些仿佛孙悟空的紧箍咒咒语般的“为你好”,让无数人向父母妥协,再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该怎么走下去。

    而中国式的父母,用几千年来看似正确的道德工具,借由自己的孩子去填补那些在自己生命中的缺憾。

    电视剧《武林外传》

    在《安徒生童话》中,有一个我记得了十多年的故事。

    男主角从出生到长大,都被安放在父母的“手推车”里,他的一举一动,都被父母规划设定好。

    他被父亲推进大学的大门,被母亲推进婚姻的大门里,被妻子推进工作的大门里,他变成打开别人人生梦想的那把钥匙,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到底该怎么走。

    这样被“手推车”推动的人生,其实太常见了。

    中学的时候,是读感兴趣的艺术类还是老老实实的学习,是父母决定的。

    后来大学读什么专业,去什么城市找什么工作,跟什么样的人结婚生几个小孩,甚至就连小孩该怎么样养,也在大多时候被父母决定了。

    孩子拥有发表意见的权力,但父母也不过是表示我知道你的意见,但你还是得听我的。

    那些总说“为你好”的父母,永远意识不到,他们的孩子,并不是自己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从诞生拥有思想的那一刻开始,属于他们的人格和人生就已经不属于父母。

    父母可以扮演引导孩子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角色,却不能强迫孩子成为自己的附属品。

    同样的,感恩父母将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并且给予了全身心的爱和养育是为人的根本。

    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要变成完成父母人生缺憾的那个工具,也不意味着要做打开父母理想人生大门的那把钥匙。

    电视剧《小欢喜》

    不要总拿着“为你好”来绑架孩子的人生,因为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独立的、独特的个体,有着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和憧憬。

    即使有些人生的路可能会走错,这也不是用“为你好”来强迫他们接受自己安排的理由。

    毕竟,人生几十年,总要给孩子机会去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注:

    文章版权归属【一刻阅读/一刻青年说】自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你好”的父母永远意识不到: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dg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