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任关凯教授:“雷暴哮喘是指在雷雨天气中或紧随其后出现的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事件,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内,可表现为局部地区过敏性哮喘大规模爆发,症状轻至重度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雷暴哮喘可对高危人群健康产生显著不良影响,且对地区医疗应急救治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与考验,因此属于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对于雷暴哮喘的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现在认可度较高的解释为:雷雨形成过程中会把花粉卷去高空,花粉是一个直径二三十微米的圆形空壳,接触湿气会破碎成更小的颗粒,随下降气流和雨滴落回地面。而雷暴时的雨滴直径要比普通降雨时的雨滴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豆大的雨点”,这种雨滴的空气清洁能力差,很难清洗掉空气中的细小花粉。这些细小的花粉被人吸进体内后更容易进入下呼吸道,从而诱发哮喘。
1983年,英国首次报道“雷暴哮喘”事件,雷暴天气后36小时内哮喘发作人数出现剧增。随后,意大利、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等也陆续报道相关事件。
因“雷暴哮喘”引发较大伤亡的事件发生在2016年11月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当时,有8500名患者涌入急诊室。此次事件中哮喘发作的急诊就诊量是往年同期平均就诊量的6.7倍,哮喘患者住院量是往年同期平均住院量的9.9倍。
“雷暴哮喘”在国内以前比较少见,这几年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多。北京协和医院与榆林儿童医院共同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儿童雷暴哮喘事件就是发生在2018年9月,而在去年同期亦有类似事件在陕北地区发生。
花粉过敏不再仅限于引起鼻炎、结膜炎、皮肤过敏等常见症状,在特殊天气下,还会诱导哮喘的发作,而哮喘如果不急时应对,很可能会危及生命,这次事件也提高了科研人员及过敏患者对“雷暴哮喘”的警惕。
在春秋两季,中国的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更容易出现“雷暴哮喘”。在北方地区引发过敏的植物花粉以风媒传播,而南方地区温暖湿润,以蝴蝶蜜蜂授粉的虫媒花致敏能力则很微弱,每到夏秋雷雨季节,北方地区靠风传播的致敏花粉总量也比较多,易于发生雷暴哮喘事件。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雷暴哮喘”的应急应对,更加依赖各级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的防患于未然。
专家的建议,花粉过敏患者应留意天气预报,尽量避免在雷雨天气外出,尤其是在雷雨来临前的风暴天气期间,进入室内后一定要关紧门窗,注意室内空气洁净与空调的清洁,外出时也要戴好口罩、帽子、防护眼镜等。
对于“雷暴哮喘”的“高危人群”,也就是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如花粉过敏性鼻炎、已有哮喘的人群,建议这类患者应随身携带支气管扩张药物喷雾剂或抗过敏药物,对自身哮喘症状的发展变化保持警惕并及时采取措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