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受万人敬仰。他这一辈子都在船上为旅客演奏钢琴曲,从大洋这岸漂到大洋那岸,从一个港口抵达另一个港口。他从来没有上过岸,驻足船舷看没有尽头的城市和行色匆匆的旅人。他的眼睛看到了海岸边洋洋自得的高楼,张牙舞爪的烟囱,这个浮躁叫嚣的世界让他感到惧怕。
终于有一天,这艘曾经无比豪华的邮轮锈迹斑斑,再也开不动了,面临报废炸毁的命运,而他拒绝离开,藏在船舱的废墟里躲开了人们的寻找,在漫天火花里和船一起毁灭,永沉海底,在绚烂里慷慨赴死,走得孤傲而又坦然。
为什么不离开大海?因为外面的世界是一架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这是上帝的键盘,他驾驭不了。
这是电影《海上钢琴师》的故事。
托纳多雷在1998年用略带忧郁的黄昏色拍出了这部关于大海,关于钢琴,关于彼岸,关于尽头,关于理想,关于孤独的传奇电影,让无数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的人,害怕脚踏实地生活的人,为之疯狂。
《海上钢琴师》是“The Last Picture”,世纪末最后一部完美电影,为二十世纪的电影史划上了一个华丽的句号。
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一天深夜来到头等舱舞池,触摸钢琴,按下琴键,刹那间优美的旋律从他的指尖流淌出来,惊动了整船的人。
一个被琴音迷惑的家伙问目瞪口呆的船长:“叫什么名字”。
船长回答:“一九零零”。
“我指的是他”。
“一九零零”。
是的,他就叫一九零零。
船长对一九零零说:“这不合规矩”。
一九零零回答:“去他妈的规矩”。
在一九零零年,他被遗弃在船上,收养他的水手就给他取了这个古怪的名字。在漂泊里他开始了传奇的一生。第一次触摸钢琴,就成为最好的钢琴手,这真是太他妈不合规矩了,唯有一种解释,他是百年一遇的天才。我不纠结他到底是从哪儿学来弹钢琴这项技能,也许是平时耳闻目睹的结果。总之,钢琴这位淑女爱上了他。
以他的水平,只要走下船去,就能开启远大前程,名利财富滚滚而来。
而他只喜欢深蓝的大海,热情的水手,清澈的钢琴,长长的弗吉尼亚号邮轮。一眼能看到尽头的船舱是他的家,在这里有属于他的掌声,荣耀,温暖。
摇摇晃晃的船儿是一只许愿瓶,他是这个瓶子里的美好愿望,漂在一个叫做童话的国度里。
城市太大,没有尽头,他说。
孤独太深,深不见底,我说。
一九零零真是孤独啊,他是弃婴,孤独感与生俱来,爱他的水手养父又在他年少时就死去,没有亲人的陪伴,更加孤独。他是艺术家,每一次表演都是灵感爆炸的即兴演奏,是无与伦比的动听,每一次出手都是绝招,每一场秀都堪称经典。他拥有取之不尽的灵感,他拥有用之不竭的才华。人们羡慕他,也仅仅是羡慕而已,人们觉得他弹得好听,也仅仅是好听而已,没人能听到他内心的声音。音乐停下来,听众离场,夜深人静了,他默默盯着钢琴,默默热爱,默默孤独。也许他想起了小时候问水手养父,妈妈是什么,水手说妈妈是一种跑的很快的马。这匹马怎么就丢下了自己呢?
在这片海,他遇见了一个法国女孩。丘比特向他射了一箭。
在弹琴时,不经意看到窗外的这个女孩,他就这么爱上了,就好像钢琴爱上他一样来的迅速而又猛烈。她用自己的可爱和清丽死死地俘获了他的心。此刻的爱从指间流淌了出来,汇成了初见的旋律,他只想弹给他听。
他夜不能寐,趴在钢琴上,反复敲打几个音符。
他幻想见面时的情景,自言自语诉说对她的问候。
她看着多情的大海,他终于鼓起勇气靠近,可是又欲言又止······
她匆匆走来,他迎面上前,可是又擦肩而过,羞于启齿······
他穿着漂亮礼服,费尽心机找到熟睡中的她,像贼一样吻了她。
她要离开了,他才结结巴巴和她说了几句含糊不清的话,彼此都说后会有期,实则后会无期。
后来,思念愈演愈烈,他第一次有了上岸的冲动,目的是去寻找她。于是乎,穿着漂亮的礼服,告别了弗吉尼亚号。就在踏上土地的时候又反悔了。
“城市是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看到的,而是因为所看不到的。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无限多的琴键怎么奏得出音乐?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思前想后,你不怕崩溃么?太美的键盘,太长的路,太多的键盘……弹奏不出的乐章!” 一九零零这么说。这个理由很荒谬,可是又很充分。
在不能离去的海里,终究没有着陆爱情。
小号手麦克是一九零零的好友,在炸毁弗吉尼亚号的前夕,他终于找到了一九零零。海上钢琴师不可能和胖子号手一同下船。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
听到一九零零这样的独白,小号手泪流满面,我也泪流满面。
曾经有过琴音,响彻这片海;曾经有一个女孩,走进他的心海。对一九零零来说,这就足够了。
我想天堂里也会有一艘属于一九零零的船,他能在这艘船里找到一架钢琴,他可以继续弹奏,继续漂。
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的一生,故事到此为止,再见,一九零零,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