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正如春夏秋冬更替永不停歇,整个人类历史就是在不断的繁荣与衰败中艰难前行的。
1520年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起点,也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世界海权大国崛起、贸易全球化也就此拉开了大幕。最近,读完了马瑞民所写的《正德十六年:欧洲那些事儿》,收获很多。因为原来只是读过一些讲述明朝的历史书,对明朝的帝制、大事件有一些了解,但是却不知道原来在同时期的欧洲竟也发生了那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诞生了那么多旷古烁今的伟大人物。
这本书站在上帝视角,纵观东西方历史,全书分为六大部分:水手、君主、大师、巨人、奇葩、教士,把这段历史时期的名人名事进行分类,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更容易去对比。这本书虽然讲述了一段宏伟壮阔的历史,但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语言精练,是一本能够帮助大众迅速了解这段历史的好书。并且它的章节安排非常人性化,每一章都是一段历史、一个名人故事,上下关联性不强,有助于随时阅读。
一、这是一个巨人的时代
这是人类最精彩的一段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孕育了无数伟大的人物,哥伦布、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哥白尼、马丁路德、马基雅维利,随便拿出一个人放在今天都会是巨人般的存在,他们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闪烁在历史的长河中,照耀着后世。
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君主、开拓者、创造力丰沛的艺术家、哲学家,他们对于社会的建立与瓦解、国家的兴衰、艺术的创新、思想的碰撞与理想的启迪,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破除当时的思想壁垒,破除陈旧的桎梏,锐意的创新精神都是极其可贵的。
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锐意进取的时代,也是一个裹挟着鲜血与鲜花的时代。欧洲在苏醒,摩拳擦掌,东方日益封锁自我,皇朝黯淡。我们在书中,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徜徉在不同的国家,感受着不同的文化,鸟瞰着文明的演进,深思着那些从未被忘却过的历史瞬间。
引用《万历十五年》中的一句话:“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四海升平,并无大事发生,似乎是皇帝追求的目标。”这就是我们中国在逐步沦为东亚病夫的前奏,反观欧洲,他们正在进行着大航海时代的无尽探索,他们正在进行文艺复兴运动的自我审视,他们正在利用宗教改变着社会、经济。
回顾这五百年世界的历史,永远不是一部和平史,随时充满着喧嚣与动荡,哪怕是如今这个和平年代,放眼世界的各个角落,看似平静的湖面上可能也是暗流涌动。一段段掺杂着血泪的历史都在时刻提醒着我们,危机导致了历代王朝的衰落,也见证了各个大国的崛起。我们应该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学会居安思危,这样才能让我们在这个从未宁静过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写在最后
历史可以在我们现代人的调侃中成为记忆,但不可以被忘记,我们一定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经验,小则为自己的人生掌舵,大则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积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灿烂历史,也要了解泱泱大国从繁荣走向衰败的历史,更要有世界格局、全球思维,而这第一步就是要掌握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发展。
马瑞民的《正德十六年:欧洲那些事儿》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工具,它为我们打开一扇了解欧洲历史的窗,里面映画着教堂里美妙绝伦的壁画,伫立着栩栩如生的雕塑,充斥着各种思想碰撞和思辨的交锋,这本书值得一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