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老街诗词闲话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的这句诗为什么被誉为神句?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的这句诗为什么被誉为神句?

作者: 老街味道 | 来源:发表于2020-01-23 07:42 被阅读0次

    前言

    咏蝉三绝中,有李商隐的一首五律《蝉》, 其中第四句是“一树碧无情”。有朋友问,为什么这一句被誉为神句呢?

    神句的说法来自于清朝钱良择的《唐音审体》:

    神句非复思议可通,所谓不宜释者是也(“一树”句下)。

    李因培《唐诗观澜集》也评价“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为:

    追魂之笔,对句更可思而不可言(“五更”二句下)

    一、诗之比兴

    咏物诗词须有比兴寄托为佳,这样才会引发读者的联想。而诗人们常常用咏物诗词来暗喻自己的际遇。

    历史上这类的佳作数不胜数,例如李商隐的这首《蝉》、张九龄 《归燕诗》、苏东坡的《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王沂孙《天香·龙涎香》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等,都是咏物,但是都有明显的自喻或寄托。

    咏蝉的佳作中,李商隐这首《蝉》与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在狱咏蝉》合称咏蝉三绝。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评价这三首诗的区别时说: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更细一点说,虞世南的《咏蝉》通篇比兴,李商隐《蝉》上半首比兴多一些,骆宾王《在狱咏蝉》下半首比兴多一些。

    施补华说李商隐这首诗是牢骚人语,真是恰如其分。比李商隐年老一点的诗人姚合,却能够游走于牛李两派之间左右逢源,为什么李商隐这么坎坷呢?或许李商隐当年对令狐一家的伤害太大了吧。

    二、从后四句说起 我亦举家清

    至于钱良择说的“神句非复思议可通,所谓不宜释者是也”也不尽然。当然是可以解释的,只是大家读诗总喜欢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朦胧之美,解剖以后,似乎就少了那种含蓄之美。

    了解“一树碧无情”这句神句,不妨先从后四句说起: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首诗前四句是写蝉,通过描写蝉的遭遇来暗示自己的窘迫。后四句直接一些,说到了自己的境遇。

    第五、六句(颈联),改为直接写自己: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李商隐)在外做低级的小官,故园已经荒芜。孟浩然曾经自怜: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李商隐的意思和他差不多,在外打拼没有什么成绩,对待家里也没有什么贡献。言外有一点这种意思:我以后是继续在外游宦呢?还是像陶渊明一样归去来兮呢?

    七八句(尾联),重新提到蝉,感谢蝉对于我的警示。

    蝉在自然界所遇到的一切(即前四句),也是我在人类社会的遭遇,所以有点感谢地说,烦君最相警。并因此叹息道,我也是全家都这么”清“呀。

    清,在这里, 不仅仅是清贫,也是落魄,是对于外在世界的深深失望。

    李商隐为什么会失望呢?

    这就是题主所提到的问题了,因为:一树碧无情

    三、比兴之法 徒劳恨费声

    蝉也好,李商隐也好,为什么会”清“呢?为什么会那么失落和失望呢?我们把前四句分开了解一下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写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夫秋蝉登高树,饮清露,随风撝挠,长吟悲鸣,自以为安,不知螳螂超枝缘条.....

    可以看出,看出李商隐没有用螳螂捕蝉的典故,但是”登高树,饮清露“化用在”高难饱“里。

    蝉虽然在高高的树上饮清露,但是依然很难吃饱,只是徒劳地鸣叫而已。自然界中,蝉的鸣叫并不是为了要饭吃,但是李商隐说蝉”徒劳恨费声“,当然是借咏物来抒发自己地郁闷了。

    李商隐本来出自令狐氏门下,他跟随老师令狐楚学习骈文,还在其帮助下中了进士。但是不久令狐楚就去世了,李商隐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就去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那里作了幕僚。后来又娶了王茂元的女儿。

    ​但是,这下子麻烦了。

    王茂元是李德裕的好友,而李德裕是“李d”的代表人物,而令狐楚父子是牛d中的重要成员。

    李商隐从此掉入牛李d争之间的夹缝中。

    在李d代表人物李德裕掌权的时候,偏偏李商隐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孝了三年。会昌五年(845年)十月,李商隐守孝归来。第二年,唐武宗去世,唐宣宗即位,李德裕被罢相。牛党又开始掌权了。而他的老丈人王茂元也在这一年去世。

    李商隐曾经的好友,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渐渐官居高位,甚至在唐宣宗时期做到了宰相。李商隐多次请求令狐绹提携自己,可惜令狐绹对于李商隐的背叛耿耿于怀,以至于李商隐长时间沉沦下僚。

    在李商隐”徒劳恨费声“的诗歌中,写给令狐绹的这首《寄令狐郎中》最为有名: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不知道《蝉》具体什么时间写成, 而李商隐不止一次地”徒劳恨费声“ 。但是结果却常常是:一树碧无情。

    四、 冷酷的结果 一树碧无情。

    徒劳恨费声,到了什么程度呢?五更疏欲断。

    蝉鸣一直快到天亮,如此辛苦,渐渐变得稀疏几乎要发不出声音了。

    但是依然”一树碧无情。“

    这颗大树完全可以照顾到这只”高难饱“的可怜的蝉。但是它虽然满树碧绿,却不肯多给这只蝉一点点芳露,就那么冷酷地任由着蝉”徒劳恨费声”。

    既是你喊破了喉咙,依然无法感动对方。

    所以诗人在后面毫不掩饰地直接写出自己窘迫的现状: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最后,发出了感慨: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呀蝉,我和您一样,对这个世界,对于未来都失去了希望。

    结束语

    读完整首诗,感觉这首诗的中心句,就是这个神句”一树碧无情。“这五个字中,可以看出多少失望、无奈和委屈。

    当年令狐绹(795-879)与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情同手足,在令狐绹的帮助下,李商隐才进士及第。《新唐书》中记载:“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令狐绹雅善锴,奖誉甚力,故擢进士第”。

    二人关系破裂以后,身份地位也渐渐有了天壤之别。不过《旧唐书》记载,后来李商隐最困苦的大中五年左右,他又一次找到令狐绹,这次没有”一树碧无情“,令狐绹想办法给了他一个六品上的职位:太学博士。可见,令狐绹多少还是有些念旧情的。

    李商隐年轻的时候,靠着这棵大树。年龄大了,还靠着这棵大树。如此看来,《蝉》这首诗,似乎还是有点文人的矫情。

    @老街味道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此诗有人说千万不可效法

    观唐习律57 鸟宿池边树落叶满长安 贾岛因两次交通事故暴得大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的这句诗为什么被誉为神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fn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