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史上影响最大、实力最雄厚的红学派别是考证派红学。从胡适、俞平伯到周汝昌,他们的观点基本上占据了红学的权威地位。而索隐派红学的势力没有考证派红学大,但出现时间比考证派早(早很多)虽经考证派的屡屡打击,但索隐派的影响从未断绝,可以说是如今红学研究思路中很好的补充。当然,随着红学的不断发展,索隐派、考证派这种主角、配角的地位,可能随时会颠倒。
红楼梦
若要讲清楚索隐派和考证派这两个红学分支,我们还得从明朝说起。对,虽然那个时候《红楼梦》还没有完成,曹雪芹也没有出生。但是中国文学史的评点派起源于明代中叶。金圣叹批《水浒传》、毛宗批《三国演义》等,后来竟成了一个固定格式,卷首有批序、题词、读法等,每回有回前回后批的眉批、夹批、批注等。
受点评派影响,脂砚斋是最早对《石头记》(《红楼梦》)加以评点的评论家,他/她写下大量评语,又切中要害,让读者有醍醐灌顶之感。所以真正完整的《红楼梦》读本是带着脂批的,把脂砚斋列为《红楼梦》作者之一,是不过分的。
在脂批的影响之下,许多读者开始研究《红楼梦》故事背后隐含的深意。著名的戚蓼生提出一喉二歌的说法,可谓是精准的比喻了《红楼梦》的写作手法。由此而衍生出来的红学派别就是索隐派。
索隐派索隐派又称政治索隐派。所谓索隐即透过字面探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索隐派在乾嘉时期经学考据风的影响下,形成一种学派。索隐派的主要手段是大作繁琐的考证,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中考索出“所隐之事,所隐之人”。
索引派是红学的老派别了,自诞生以来有200年的历史。旧红学索隐派代表是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和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
从《红楼梦》面世以后的二百多年里,关于它究竟是谁家故事,人们一直在猜测。
蔡元培甲戌本《红楼梦》开篇的凡例写道: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既有“隐”,难怪人们要“索”,于是便有了种种说法。
其中比较有名的一种出自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于1915年发表的《石头记索隐》里面提到:贾宝玉,即传国玉玺之义也,乃影射康熙时的废太子胤礽。(这个说法刘心武先生提过,不再提了。)
索隐派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学说有“明珠家事说”(也称纳兰性德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亦称福临与小宛情事说),“排满说”等,这都是在试图解释《红楼梦》背后的故事到底是什么。
红楼梦考证——胡适就在索隐派不断坐大,成为红学第一派之时,考证派横空出世了。
对红学流派做大的区分:新红学、旧红学。旧红学的代表就是索隐派,而新红学的代表就是考证派。考证派红学放到如今,可谓是独霸红坛。
这一切一切都开始于胡适先生。胡适于1921年发表《红楼梦考证》,次年,又写了《跋<红楼梦考证>》。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做是考证派红学的开山之作。
从此,索隐派没落了。
胡适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对索隐派的打击,主要在于他发现了大量的有关《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平的资料和带有脂砚斋批语的早期抄本,证明《红楼梦》是以作者身世经历为底本的文学作品,不是明清的宫闱史的变换,也不是明珠或其他官宦家庭生活的翻版。(当然,现在回头来看,胡适书中的错误还是不少的,但决不可因此忽视这本书的历史作用)
在大量证据面前,所有的猜测都化为灰烬。所以,以假想猜测为基石的索隐派,当然不可避免的大受打击。
考证派甩下索隐派,不断向前进步。《红楼梦考证》发表不到一年,俞平伯也出版了自己的红学著作,重点在辨析《红楼梦》本身的内容。同样是考证派,方向角度有了补充。
红楼梦辨——俞平伯1976年以后,红学研究的内容愈来愈广泛,分工愈来愈细,人们对红学的概念亦进行了重新认识。周汝昌提出“现学”“脂学”“版本学”和“探佚学”是红学中“四大支柱”。多数红学家主张将红学分为“曹学(外学)”和“红学(内学)”。“曹学”研究曹雪芹的家世、传记、文物等;“红学”研究《红楼梦》的版本、思想内容、人物创造、艺术成就、成书过程等。
这才有了如今百花齐放的红学研究。考证派虽然如今是风头正劲,但也不乏隐忧。
随着考证的深如,我们逐渐陷入一个不可思议的怪圈:如果按考证出曹雪芹出身于雍正二年的年龄,雍正六年曹家就被抄家罹祸,那时他仅四五岁,曹雪芹并没有经过曹家的全盛时期,如何写出如此一部绝大富丽典制文字?而且即便考证到了曹雪芹的完整的家谱及生平,仍然无法解释《红楼梦》中存在大量的碍语和密语。更何况随时间的推移,存世的证据只会越来越少,越来越没得可考。
石头记不过,不管红学发展的如何,我相信《红楼梦》这本书会永永远远传递下去。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