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秋天,初秋的天气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候,春天倒也有温度正宜的时候,不过常常伴随着焐热的困倦。这个时节,空气中有清冽的味道。即使是阳光明媚,也不灼人。有风的时候,甚是舒爽。
中秋节总是紧邻国庆,有节日就意味着有假期,节奏慢下来,心情就美起来。这个节日里,有金桂的芬芳,还有月饼的甜香。
朋友圈的月亮比眼睛见到的更漂亮。月亮伸手可触,奇大无比。他们和月亮一起合影,把月亮捧在手心,拿球拍把月亮颠起来,或者伸腿把月亮像毽子一样踢起来。我总是惊讶朋友们的创意和对待生活的热情。
而我,顶多就抬头望望。有时候在层楼之间,有时候透过树梢,大多数时候,它就明亮地在黑黑的夜空清透而柔和地亮着。离你那么近,仿佛就在伸手可掇的地方。可是,当你举起手机去拍的时候,它就退缩在遥远的天际,小小的,光亮模糊。路灯本不及它光辉,却抢先跳进了镜头之中,淡了它的身影。
盼月圆的日子被珍藏到了教科书里,那个珍视月饼的年代也一去不复还了。除了全家团聚没有改变以外,似乎也只有吃月饼的习俗恒常地保留了下来。
小时候的月亮要亮得多。可能是因为农村的夜晚漆黑一片,若是月亮正圆,则夜光如昼。平时从来不敢在门边站的我也能壮壮胆和小伙伴在这样的夜里躲猫猫。我常常仰起头来定定地看月亮的样子。我走,月亮也跟着走。边走,我的脑子里就冒出“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到村口”的曲调来。
中秋前一周家里就已经备好月饼了,不过不能吃,一定要留到中秋这一天。那个时候的月饼就一种滋味——甜的。无论是豆沙馅儿、红糖芝麻馅儿、五仁馅儿还是橘子冰糖馅儿,一律甜得牙疼。那种甜,那么香浓,那么诱人。每一口,都是幸福的可口味道。今天的月饼大概还是这个滋味儿,但是我已经对甜味失去了全部的兴趣与热情。连同那些稀奇古怪的馅儿一起,仅仅浅尝辄止。月饼的味道已然被封存进了时光机里。
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去了天国的彼岸。小时候,妈妈把月饼摆在月光底下,是为邀请去世的亲人,当然还有对月亮的虔诚。农家的八月总是与丰收紧紧联系,感谢上天赐予风调雨顺,理应共享丰年的喜悦。长大了,我和弟弟到了城市,爸爸妈妈自然也跟着我们来到了城市。中秋节的月饼只摆在盘子里供家人品尝了。节日的氛围随着失去的时光一点一点地消失,中秋的全部意义渐渐地只剩下了团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温暖、欢笑、心满意足。
如今,中秋月仍圆。可是,距离让我和家人之间只剩下了共有的这一轮月亮可看可思可念。月光清冷,世界却水深火热。晚上,走在二环路的大街上,看皓月盈满清辉,桂花树的暗影清晰可见。不见嫦娥与玉兔,也没有吴刚伐树。就这么圆润着脸庞,清透饱满,不经意间,柔和的光辉遍洒人间。没有半分悲伤。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么有诗意的时节不应该叹息与惆怅,至少我还拥有这么美好的月光。
静静地看月亮,静静地默想着古人的思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也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峤却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最喜欢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写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天上月总有水中月相伴。人也一样,赤条条地来,却永远不孤单。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有亲可思就足够幸福。
中秋,永远有最美的怀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