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伴你学历史
伴你学历史38—— 藩镇割据与唐的衰亡

伴你学历史38—— 藩镇割据与唐的衰亡

作者: 穿裤子的草鞋 | 来源:发表于2021-05-10 13:47 被阅读0次
    唐  后期藩镇图(820年)

    唐朝由盛而衰,最后灭亡,“安史之乱”是绕不过去的坎。755年,由节度使安禄山和其部将史思明掀起的这场兵变,席卷大半个唐朝版图,一度攻陷洛阳和长安二都,导致玄宗出逃,太子李亨称帝,肃宗代玄,国朝易主。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最终虽被平息,但是给唐朝的打击是致命的,其破坏性造成王朝元气大伤,更严重的是在平定叛乱过程中,并未铲除酿成安史之乱的毒瘤——藩镇割据,相反这一毒瘤还继续扩大和延展,最终导致了朱温代唐,从实质上分析,五代十国的局面也是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藩镇割据到底是个啥玩意,能耐这么大,直接断送了唐朝?

         唐玄宗的时候,军事布局上出现了一种叫做 “外重内轻” 的局面。所谓外,指的就是边疆,内指的就是内地。重和轻,说的是军事力量的强弱。 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 都是预备兵, 平时在家种地,打仗的时候集合起来出征, 打完仗接着回家种地。这样的征兵制度,由于存在着种种的弊端,所以后来慢慢地,府兵这套制度,包括相关的征兵体系就瓦解了。朝廷越来越多地采取募兵的办法,就是招雇佣兵。招来的兵,别的事儿没有,就给国家当职业兵,国家给他发军饷,这样就不存在回家种地的问题 了,需要在边疆驻扎多久就可以驻扎多久。到唐玄宗的时候, 已经完全采用募兵。这些招来的职业兵除一部分保卫京城外,大部分镇守边疆,而且是长期镇守。玄宗天宝初年(742年),全国边疆上形成了十个大军区(安西、北庭、河西、河东、平卢、陇右、剑南、岭南),军区长官叫节度使,史称 “天宝十节度 ”。十个军区当中,大部分在北方,包括东北、 北方和西北。

        有唐一代,节度使最盛时有四十二个之多,由于节度使的实行,使边防大将由原来单纯执行军事任务变为兼管辖区内屯田、度支、安抚视察等全面工作,集军政财权于一身。又由于府兵制被募兵制取代,边疆驻军太多,而且节度使的权力也比较大。 这些兵都是职业兵,长期在边疆驻守,和节度使结成私人关系,军令如山,他说什么听什么,对中央倒不一定完全听话。从而形成将可专兵,逐步成为将帅私人军队的现象,如叛乱前安禄山就以心腹藩将三十二人代替不服从他的汉将,有收养同罗、奚、契丹等八千多壮士作为发动动乱的骨干力量,就是这一情形的真实写照。另外,各地节度使所掌握的军队从数量上要比朝廷掌握的军队多几倍,如天宝元年边镇节度使手中兵力超四十九万,而中央朝廷控制的军队只有十二万人,唐朝初年那种集关中兵力可以控制四方的形势已不复存在,地方脱离、叛乱中央的时机已经具备,最终引发安史之乱。

        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唐统治者对内地掌兵的刺史多加节度使的称号,以此作为他们为朝廷出力平定安史之乱的条件,平定安史之乱后,安、史许多部将还保留了相当的势力,继续把持着地方节度使的职务,所以藩镇割据一方的情形继续扩大,不但在边疆,内地也出现了,也就是形成了内外皆重的局面,尾大不掉的情形,进一步加剧了唐朝的衰亡。

        唐末,爆发了王仙芝、黄巢农民大起义,起义虽告失败,但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朝廷借助藩镇力量,因而促使唐末分裂割据形势的加剧,大的割据势力转而称王,各王又相互进行兼并,自行称帝终于导致唐朝的灭亡,发展成五代十国的局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伴你学历史38—— 藩镇割据与唐的衰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hi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