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写作,只为了找点事做

我写作,只为了找点事做

作者: 大侃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1-04 13:51 被阅读0次

    中科院院士陆林在科普栏目里给出一组数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

    没有看到国内的数据,但从身边的人也能觉察出抑郁,焦虑的增多。陆林院士提醒到:大众应该做好长期心理准备,及时调节情绪,保证睡眠。

    我借用了这组数据,是想阐述如何调节情绪问题。写过很多关于情绪的文章,虽大同小异,但还是会写。重复才会改写潜意识,重复才会建立新的习惯。

    从情绪的角度,Landmark博士把情绪诱因分为三类:

    1、 我不值得。比如小时候打碎了杯子遭到父母痛骂,父母的反应让我害怕,那么对有挑战的事物不敢尝试,也做不到臣服,当把事情搞砸就会触发情绪。

    2、 我不属于这里。比如父母在工作,想让他陪伴,父母觉得你不该出现。那么当我们感觉被某个人排斥时,这个“情绪的诱因”就会出现,愤怒出现了

    3、 我独自一人。一些孩子没有家人陪伴,于是靠自己,或者家人的关怀在物质方面。这时候的“情绪诱因”可能把物质定义为安全感。

    三个方面的组合形成了现在的情绪,只要情绪的诱因存在,那么情绪就不会改变。会陷入循环之中。而焦虑和抑郁的本源也与情绪的诱因有关系。一个是对过去放不下,一个是对未来的不安。

    比如父母为孩子的成绩焦虑,原因在于他们把成绩和未来联系到了一起,又会把这种不安投射到孩子身上,然后形成了孩子的安全感不足。

    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多一些能进入心流状态的行为。心流是积极心理学创始人米哈里.齐克森米哈依提出的。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从禅宗修行的角度来说,称为处在当下的能力,也叫正念。正念一词最早在印度巴利语和梵语中是觉察力的意思。念为“今心”“当下之心”,也就是关注当下,身心合一。吃饭时吃饭,走路时吃饭。

    但是全神贯注于电子产品不属于心流,而且会加重焦虑,抑郁。在这样行为下,大脑被动思考,而且内容大多是小概率的负面信息。潜意识不会分辨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会被自己留下。

    真正的心流是主动思考,读书是公认最好的进入心流的行为习惯。读到的是文字,大脑通过文字展开思考的画面。从读书延伸到写作。写作会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考,改写情绪诱因。

    每天都要写的原因也在于此,在写作中,没有时间的存在,只有思考,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把它们变成文字,都会在当下呈现。

    也可以当成情绪抒发的方式。很多抑郁的患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绪的压抑,没有找到正确的释放出口。如果养成写表达日记的习惯,就会把压力释放。迈阿密大学心理学教授爱德华.默里说:手写日记的疗效,几乎与心理治疗室的面谈不相上下。

    杰西.格鲁曼博士说:写日记是对抗抑郁症的好方法。这种方法不激进,这是你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这让你有机会白纸黑字地看到自己的感受,然后制定计划去改变它。

    而且是免费的,你想写多长就写多长,你想在咖啡馆就在咖啡馆写,你想在餐桌上写就在餐桌上写。

    当把思考回归到自己身上,外在的发生就不会影响你,或者还有影响,但是对情绪有了觉知,能感受到情绪的浮起,并把它化解,而不是用压抑控制的方式留在身体里。我们不能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变看待的方式。

    欢迎加入写作中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写作,只为了找点事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ir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