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爱之思论文
支持与应对:家庭为本的流浪儿童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支持与应对:家庭为本的流浪儿童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作者: 囧眼狸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09:09 被阅读90次

    一、引言

        流浪儿童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许多国际组织以及各国政府都开始高度关注流浪儿童的权益问题和社会救助模式建设问题。在我国,随着近年来社会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大量流浪儿童开始涌入城市,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尽管很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家庭结构、家庭沟通模式不当是造成儿童流浪的最主要的原因。但是我国目前在针对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层面仍然停留在“收留—寻亲—送返”的简单模式中,对流浪儿童的合法权权益没有进行充分、有效的保护。流浪儿童被送返回家后再次流浪甚至多次流浪的案例屡见不鲜,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流浪儿童的人本关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儿童流浪行为是个体自身与环境变量互动的产物,是涉及流浪儿童及其生态系统的互动。流浪并不是流浪儿童一个人的议题,而关系到流浪儿童整个家庭的和睦和谐,因此对流浪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极其有必要。另外,鉴于流浪儿童的家庭成员与其关系最为密切,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对促进彼此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接下来的行文中,我们将尝试使用社会工作中“家庭支持小组”的治疗模式,试图探究协助改变流浪儿童家庭成员互动模式进而逐渐降低他们流浪的频率。

    二.家庭为本的流浪儿童社会工作研究状况

    目前我国关于流浪儿童的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工作服务的进一步介入有了很大的进展。文献回顾显示,许多学者都认识到不良的家庭环境是儿童流浪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的调试与改变对儿童的回归有着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认为人需要一定的支持系统。家庭给人最为基本的支持和归属感。而家庭问题是儿童外出流浪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家庭问题得到了缓解,流浪儿童才能真正实现回归家庭和社会。以往的救助模式以遣送为主,由流浪儿童流入地的救助中心遣送回流出地,流入地无法长期实地开展社会工作,只能靠电话或是信件进行追踪。结果流浪儿童的根由问题不能解决,无法真正回归家庭、社会,导致再次流浪。回归不仅仅是个体重新归属于群体,还包括原群体对回归个体的接纳。因此,流浪儿童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应该是家庭和儿童之间的相互接纳。儿童再次流浪很可能是因为家庭的不接纳。

    家庭支持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流浪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评估、协助解决流浪儿童家庭问题、安置流浪儿童、对流浪儿童的安置效果进行跟踪评估等。该阶段的工作不再以流浪儿童为核心,而是围绕流浪儿童所在家庭开展工作,主要目的是解决流浪儿童家庭问题.为流浪儿童真正回归家庭做好准备。

    (有学者)分析了家庭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建构了“家庭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解决和家庭问题解决相结合。

    要有益于儿童的发展就要使儿童获得最优的安置环境。家庭是流浪儿童安置的优先选择。这是法律上的支持和道德上的选择决定的。2003年出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对遗弃未成年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监护人,责令其履行抚养的义务”。说明了家庭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社会道德,家庭需要承担抚育角色和养育角色,担负儿童社会化的责任。

    有不少学者探索了儿童流浪的家庭原因以及重构流浪儿童家庭支持系统的措施。

    流浪儿童家庭本身可能存在问题,造成了抚育角色的缺失。其中包括贫穷和养育方式不当等。另外由于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和流浪儿童救助工作过于简单粗略化。

    针对经济问题.我国民政部已经将符合条件的流浪返乡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同样的。可以将符合条件的流浪儿童家庭成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此外,Schwinger(2007)的研究发现流浪儿童家庭无法认识到自身贫穷的原因.需要政府或民间非盈利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咨询、提供技术支持等协助其寻求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的生存之道。

    教养方式是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和父母的家庭文化水平以及经济水平都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个层面上,民政部门可以与社区协作,举办定期的家庭教养教育和咨询服务,提高家庭的教养水平。这个工作主要由流出地跨省流浪救助管理站负责。

    由于父母养育涉及到道德伦理等因素,家庭养育、家庭暴力等问题较少提到司法议程上来。一方面,儿童不具备维权的意识,不懂得如何寻求法律的保护,而仅单纯进行反抗;另一方面,即使儿童具备维权意识。但源于传统道德的约束,更多选择外出流浪,而不是将父母诉诸法庭。

    抚育角色在流浪儿童家庭往往无法履行或者缺失。本质上讲,流浪儿童家庭本身已处于弱势地位,也需要政府的救助或帮助。因此,在家庭参与的初期阶段,家庭更多的是以求助者的身份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接受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各类服务以提升家庭的养育能力和环境。家庭参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养育者角色的复位,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帮助流浪儿童真正回归家庭。

    以上学者们都只是从宏观方面分析流浪儿童问题的家庭因素以及家庭如何参与流浪儿童问题的解决,较少有学者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帮助流浪儿童重构家庭支持系统,这种方式值得尝试和探索。通过以家长为组员的多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支持,各位家长能清晰的了解到自己家庭的不足,有动力进行转变。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及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系探索性研究,同时根据流浪儿童自身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可采用个案研究(Case Study)与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重构家庭支持系统。个案研究法是对小组成员的家庭状况包括物质经济、情感交流等,来判断流浪儿童的家庭支持系统如何。行动研究法是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根据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规律性的东西,更好地了解流浪儿童的家庭支持系统状况以便更好地完善家庭支持系统。运用小组工作的模式来完成研究对象的家庭支持系统的建构。

    研究对象选为兰州市救助中心所服务的流浪儿童之家长,小组成员由中心工作人员推荐已找到的家长,经过研究人员访谈和筛选最终确定8名家长参与。

    研究设计

    根据大量文献回顾,流浪儿童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家庭,从家童到流浪儿童本身是家庭排斥的结果,但是不可否认家庭确实是儿童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是儿童的最佳照顾者,家庭一致性理论可以作为指导中国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的理论基础。家庭统一理论作为一个普通的概念是指儿童在其整个一生中都一定不能与其生身父母失去联系(svenHessle,1998)。则家庭对于流浪儿童提供的支持可分为工具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和讯息性支持。工具性支持指流浪儿童在生活中的获得的物质支持即温饱问题;情感性支持指对流浪儿童更多地表现出爱、关怀、理解、包容等,使其感到心灵上的温暖,则情绪获得安慰和鼓励,更多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讯息性支持指儿童对于好多东西的思想架构没有成熟甚至是没有建立,家长需要进行忠告、建议、直接陈述等。

    本研究对于流浪儿童更重要的应该是提高家庭成员的情绪性支持和讯息性支持,可以具体化为心理素质教育、沟通技巧训练、思想观念引导三个具体服务,并以此作为小组设计的基本理念,依此设计7节单元的家庭支持小组工作。

     

      家

      庭

      支

      持

                    图1:家庭支持小组设计理念图

        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小组前期准备,研究人员查阅文献资料,通过访谈了解流浪儿童需求及家庭现状,并设计小组架构,为小组的进行做好各方面的准备;第二阶段为小组实施阶段,研究人员每周六下午定期进行小组工作,其中一人主带小组,并设小组协同者和观察者各一名,此阶段是流浪儿童家庭支持系统重建的最主要阶段;第三阶段为研究结果分析与反思阶段,看研究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研究过程出现哪些问题或那些超出预期目标等,更深入地了解流浪儿童的家庭支持系统如何建构。

    四、评估

    小组过程评估

    在此次小组活动过程中要对小组过程进行细微的评估,以了解组员在小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对小组的发展过程与状态进行监测,以便根据监测的结果对小组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采用问卷法收取组员的反馈以及通过个案面谈法了解组员的发展状况,检查各个阶段小组目标的实现情况,具体的是:

    1.在小组计划第一次第二次结束时,组员将完成同一份问卷,统计数据,比较小组前后的变化,了解组员的需求。

    2.任意选择其中一位组员,通过访谈了解组员的真实状况。

    3.从出席率以及参与,投入程度进行评估。

    4.观察员观察小组的过程,做好记录。

    5.组员的配合率,组员的反应。

    小组的效果评估

    此次小组活动的效果评估主要是采用自陈式量表,由研究人员根据小组目标,采用了科特量表,1表示完全不同意,9表示完全同意,还可以运用焦点小组的方式进行评估,社工注意每一节活动中组员的分享,加以和小组成员的个别访谈了解小组成员的改善情况。

          自陈式量表

    题号

    自陈问题

    分值

    1

    在小组中能够较好的聆听大家的分享

    2

    我的讲话,小组成员能够给我积极的回应

    3

    参加了小组之后,感受到别人的支持,别人也和我有同样的事情

    4

    参加小组,我相信孩子的状况是可以改变的,我不是孤立无援的

    5

    参加小组,让我更有信心

    6

    如果遇到和我家同样情况的人,我会推荐他开参加这个活动。

    7

    我会尝试小组中学习到的方法,和我的孩子交谈

    8

    我会反思孩子问题是我们家庭的原因造成

    9

    我会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改善与孩子的关系,运用合理方式处理和孩子和矛盾,给孩子家的温暖

    五、研究建议

    建立跟踪回访制度,防止出现再度流浪。流浪儿童出现再次流浪往往是因为其所在家庭成员监管不力、缺乏关爱等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对其所在家庭有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关注。建立跟踪回访制度,保持救助站、社会工作部门对流浪儿童及其原生家庭有一个动态的关注,一方面可以适时教导流浪儿童的原生家庭成员保持对流浪儿童的关注,加强监管,防止流浪儿童再度离开家庭;另一方面,回访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对已回归家庭的流浪儿童的近况有一个大体了解,能让有关部门了解到流浪儿童回归家庭后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状态,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根据儿童的生存状态了解儿童的需要,制定预防再度流浪的计划。

    改变回归家庭儿童的家庭成员的错误认知,坚决抵制家庭暴力与家庭义务缺失。流浪儿童的原生家庭成员对流浪儿童的态度是造成流浪儿童离开家庭的重要因素之一。出现再次流浪甚至多次流浪的儿童的家庭往往存在严重的家庭教育方式问题以及家庭责任问题。为有效杜绝此类问题的产生,有关部门及社会工作者必须从作为对象的家庭的具体实际出发,切实发现这些家庭的家庭成员所存在的错误认知,从而通过认知的改变带动对回归家庭的儿童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在改变认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反复强调坚决抵制家庭暴力,呼吁以平等的交谈的形式代替原有的暴力手段(包括肢体暴力、言语暴力、冷暴力)等。除此之外,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流浪儿童原生家庭的家庭责任义务教育,防止这类家庭再度出现家庭责任与义务不到位以及对儿童关心与关注不足的状况,来防止儿童离开家庭的行为。

    在家庭支持小组建立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家庭的经济文化背景。由于各个家庭的具体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各个家庭中儿童及其家长的需要也存在着不同。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建立家庭支持小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家庭的背景,从各个家庭的家庭生态系统出发,分析家庭的结构,从而探究该家庭真正的需要及其真正存在的问题。切记不要把身份地位、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存在显著差异的流浪儿童原生家庭放在一个家庭支持小组里,在小组进行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针对不同的家庭的背景,调节自己的工作方法与必要的手段,比如针对文化素质较低的较低的原生家庭就要加强引导与控制,可以根据情况以方言进行交流,而针对文化素质较高的原生家庭,社会工作者则需要给予其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鼓励其自己寻找家庭中所存在的问题。

    加强社会工作部门、学校、家庭三者之间的互动,从根源上预防儿童离开家庭。学校、家庭作为与儿童联系最为紧密,接触最为频繁的两个系统,不仅会对儿童的身心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其社会化功能也会对儿童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流浪儿童离开家庭,过早地踏入社会的现象的发生以及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与家庭、学校这两大肩负教育、社会化功能的系统责任与义务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作为联系社会资源的纽带,社会工作部门需要加强与学校、家庭的联系,为家庭与学校提供有效的建议、资源,关注儿童的成长状况。一旦出现儿童流浪的状况,家庭、学校、社会工作部门可以联合起来,一起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流浪儿童问题解决的效率。此外,家庭、学校、社会工作部门的协调机制可以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共同保护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防止其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导致的过早进入社会的状态。

    参考文献:

    1.流浪儿童救助保护范式转变—从遣送回家到支持家庭[D].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年8月第4期.

    2.武新,于翼,武文斐. 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C].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第1卷第1期.

    3.吴婷,张莹莹. 一个流浪儿童小组工作实践[D]. 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24期.

    4.梁俊花  基于家庭社会工作视角的流浪儿救助模式思考  高等教育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第24期 P26

    5.贺利中,贺荟中,连福鑫      家庭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可行I生与模式建构    当代青年研究    2010年11月

    6.武新,于翼,武文斐      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1月第1卷第1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支持与应对:家庭为本的流浪儿童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jr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