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多月,但就像故乡给我的感觉一样,我在那里已经种下了感情。大部分人到了那里都会长叹:虽然风景优美,但是没水、少土,难以生存。
可我不这样想。
如果牛栏江水不在此被截流, 我想,这里是我到过的最美的原生态的地方,这个地方有着无限的开发潜能。
它就是河口白石岩村委的天生桥。
天然溶洞横贯于村子脚下,河水从溶洞的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形成天然的溶洞桥,这里因而得名“天生桥”,该村也叫天生桥村。
入村的道路两旁,是引水工程的泵站和二十多米宽的、虽已经没了河水,但依然看得出霸气的牛栏江。过了天生桥,村子就呈现在眼前。
涓涓流淌的河水,在天生桥洞口与主干水源汇合,形成气势磅礴的牛栏江水。当然,这是水没被截流前的样子。我是通过宽阔、霸气的河床、村民介绍的:泵站每天从这条河里抽水所需电费五十多万元人民币以及山顶被抽进泵站汹涌流向省城的天然水的磅礴气势而进行假想的。我不幸,那种天然壮观的景象,从未见过。
这是一个很美的村子,所谓的依山傍水,说的就是这样的村庄吧。村中只零散地住着几户人家,据说,当年为了引水工程,该村已经搬迁了一部分农户,如今这几户人家还守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算是幸事了,只是天然壮观的河水流经家门口的人生至景已经成为不会再回头的记忆了。
进入村子,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客气地跟你打招呼,无论认识与否,总是诚恳地留你下来吃饭。有时,我会想,也许,只有这么美丽的地方,才会有这么淳朴、善良的传统吧!
村子对面是河口百姓乐道的天然溶洞。我打算一个人去看一看溶洞的洞口。因为没有当地百姓陪同,队友们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只能到洞口看一眼就回。刚到半山腰,就听见队友在对面的山头唤我。
对面山顶住着一户人家,为了解该户情况,我们扶贫工作人员抄近路上山顶,也就是沿着陡峭的岩壁上山。看到队友十多分钟爬到山顶,唤正在对岸的我,我怀疑他们是不是借用了传说中的"天梯"。毕竟一个人去溶洞有些不妥,我决定去寻大部队。在村民的指引下,我顺着脚印而上,走错了路,村民在自家的门前、院里叫喊,我循声改道,这里的村民给你亲人一样的感觉。

向上走,天然岩路开始呈现出来,青色的、突兀的石头上面,还突兀地冒出各种灌木丛、不知名的树木。让你忘记了走陡峭岩壁的恐惧感,两旁的石头形成天然的围堰,有的地方甚至比你还高,石道一直是蜿蜒的,你感受不出陡、险。只有在回头向下看的时候,才会被那种高度吓到。
石道旁的石头缝里钻出各种植物,有的越过石道上空,形成天然的凉蓬,我唯一认识的植物是黄莲,绿得出水、美得放光,叶子中间,镶嵌着黄色欲滴的花苞,身在其中,让你只想驻足。抬头,娇艳欲滴的不知明的植物奔放地映衬在蓝天里,让人只想闭上眼晴、张开双臂,呼吸岩壁、植物释放出来的味道,体味大自然的气息。山顶传来空灵、嘹亮的狗叫声,接着是鹅在叫,声音象是来自远古,又象是来自天宇,回荡在整个上空,遥远而亲近,空旷而宁静。我被这种感受震撼了。
我突然明白,山顶的那户人家为什么非要住在山顶。活在这样的时空里,这该有多么地随兴、肆意。
到了山顶,寻着声音,我看见了藏在绿色植物和蓝天里的小屋,那自然就是队友们要找的那户人家。我打电话给队友,隔着三四百米,就听见了队友电话外的声音。这是一种神奇的体验,那声音似乎在百米之内。穿过郁郁葱葱的各种大树,爬上石阶,我到了农户家院子里,他们热情地要倒水给我喝,有的人,一个眼神,你就能感受到他的诚恳和温暖,这个村的人给你的感觉就是这样。
了解完了山顶农户的情况,村委的大哥们带着我们走大路。大路仍然是用石块堆成的,差别在于是人工开的道。即便如此,一路下去,仍然是一路醉人的风景。
大树的树枝从路边伸进来,招惹着从未走过石头山的我们,逗得我们啪啪啪一直给她们拍照。枯木发绿芽,你也没见过的吧?而且是摇曳多姿的枯木上面发出碧绿的新芽!惹人怜爱,村支书说:“如果人能像树这么坚强,还有什么事是干不成的!”是呀,绝处逢生、与生命对抗至此,又有什么是不能达到的呢?
路边岩壁上伸出来一棵大树,全身的枝丫,没长一片绿叶,但长了黄色的寄生草,以前只有在书里见过,我站在那里不想走,支书说:“这算什么!这里多年前还有麝香呢!”我追上他,听他骄傲地述说这座神奇的石头山,我尽量拉长自己的想象,极力在脑海里恢复支书陈述的一切:多年前,茂密的森林、各种奇花异草、珍奇异兽,那是怎样的一种深山盛况?
快到山底,对面山头上天然形成的石头乌龟一直瞅着我们,我跟它对望,看谁眼力好,然后,变换着角度把它看个够。把眼睛往右移,对面山上,就是我之前想一个人要去看的天然大溶洞,因为时间紧,我只能遗憾地跟她说:“亲爱的,下次再会!”
从天生桥上回来,右边的半山坡上又是一个山洞,之前有人建议,危房拆除户把牛羊赶到里面去圈养,如果不是时间紧,我非进去看看,支书宽厚地给了我们几分钟,我们站在山脚,仰望了一会儿,我又再一次遗憾地说:“下次再会!”
一个地方,有奇山、有肥水,曾经有各种奇花异草、珍奇异兽,却要靠雨季囤积的雨水来生存,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看到这里,任谁都会觉得辛酸吧!
也许,有些遗憾,只能留给历史来评判。我想到了习大大的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是,河口人民的浩瀚绿水奔向了省城,世代生存在这里的河口人民又剩下了什么呢?
网友评论